浙江全域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

“这个法律服务圈真好,视频法律咨询太方便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最近,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的蔡奶奶和老伴儿因琐事起了纷争,家里气氛沉闷,让她不知如何是好。发愁之际,蔡奶奶突然想起社区里张贴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地图指引牌,就按图示顺利找到家附近的公共法律服务点。社区调解员耐心引导她使用手机端的“浙里办”支付宝小程序,进入公共法律服务专区,通过视频法律咨询连线律师。律师给出了专业建议,再加上调解员的悉心调解,蔡奶奶和老伴儿终于重归于好。

据浙江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全域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偏远山区或海岛车行15分钟,即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经记者实地体验,在浙江,群众可以通过“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地图指引牌,扫码“一图导航”到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站点服务人员根据省司法厅统一印发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操作指引,对视频咨询、法律援助在线申请、企业法治体检在线预约等74项服务产品提供指引、帮办,有效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此,浙江省委社会工作部还将其列入村(社区)组织挂牌“白名单”。

今年以来,我省在村(社区)、开发区、商业区、群团组织等张贴地图指引牌3.7万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公证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300余万件,服务对象“一事一评”满意率98.4%。

群众满意,是“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最美奖章,也是浙江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初心所在。浙江各地在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中,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创新推出各类涉企增值化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忠实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宣言。

前不久,衢州市某企业出现较大的流动资金缺口,亟需通过融资8.5亿元来渡过难关。考虑到金额大、时间紧迫,且存在较大融资法律风险,企业负责人急得团团转。这时,他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通过“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一图导航”,找到了设在市民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入驻窗口的衢州市信安公证处迅速受理,排除多重融资障碍,依法为企业办理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并制定了一套定制化“套餐式”服务,成功解决企业资金难题,仅用3天时间,就帮助企业顺利融资到位,还为企业减免公证费用5.6万元。

记者了解到,浙江聚焦“有形、有效、有感、有声”覆盖的服务目标,通过推广1个全省“一站式”线上平台,夯实市县乡村4级实体站点,拓展开发区、商业区、群团组织等N个服务网格,有效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最基层“神经末梢”,有效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打响了“您身边的法律顾问”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