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诗画美景,更有文明风景
浙江“十四五”期间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11月19日上午,我省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聚焦文化建设领域,系统回顾浙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文化成果。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是浙江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我省将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推动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数字经济的先发地,浙江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全省在文化领域部署并实施了23项“尖兵”和“领雁”科技项目,培育并壮大了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等新兴业态。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的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5897亿元,攀升至去年的9535亿元。此外,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也迅速发展。浙江通过积极探索“新三样”精品评价体系,致力于将本省打造成为文化“新三样”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出海的示范高地。

“让老百姓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有地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温度’、让公共文化供给‘有精度’、让基层文化‘有人才’,浙江正在做的,就是努力让每一座文化设施成为‘精神加油站’、让每一场文化活动都变成‘幸福播种机’。”发布会上,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芳用4个“有”,概括了浙江“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成果和实践。

据介绍,浙江已建成启用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一批文化综合体和文化地标。同时,1.6万余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万余个农村文化礼堂、1600余家城市书房、1000家文化驿站和1000家乡村博物馆星罗棋布在全省大街小巷、乡间村舍。“它们就像家门口的‘文化便利店’,是群众无差别共享的‘精神食堂’。”李新芳说。

“我们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说,浙江正通过文化与民生的融合,不断推动精神富有取得新成效。浙江在全国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1574名文化特派员“下沉”乡村一线,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不仅如此,浙江打响“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品牌,推动“浙风十礼”融入平安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各方面,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动能,“希望来到浙江,眼前不仅有诗画美景,更有随处可见的文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