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镇之计”上升到基层治理的“一国之策”,“枫桥经验”已经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面旗帜。历经一个甲子,“枫桥经验”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永葆活力,离不开一个核心关键——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排头兵、先行者,浙江以“干部来引导”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保证,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级党员干部主动靠前一步,把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当时当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变“被动”为“主动”,把群众冷暖放心上,把民情实事抓手里。
变“坐诊”为“出诊”
哪里有矛盾,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问题最突出,党员干部就深入到哪里。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选择当时上访较为集中的浦江县,作为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第一站。此后,又连续三年坚持每年选择一个县带队下访。
干部下访,到基层中去,才能了解第一手信息,化被动为主动。民意得到表达,诉求得到回应,人心顺畅了,干群关系就更融洽了。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率先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试点,创新构建在法治轨道上解决群众诉求的闭环体系,形成了“领导干部下去多了,信访群众上来少了”的良好局面。2022年,全省来信来访数相比2012年下降67.3%。
从“单一”到“多元”
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村口,一棵百年香樟成了这里的经典地标。
2018年,村党委在钱三村民小组试点降低围墙。排查清楚情况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樟树下议事”。百姓事、百姓议,村民们在算清经济账和长远账后,同意围墙改造方案。围墙降了,村民们的“心墙”也打开了,小古城村跨过村落景区发展的这道坎,迈向共同富裕路。
从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践,到温岭的“民主恳谈”,再到象山推广“村民说事”制度……浙江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模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诸暨市暨阳街道小区数量多、分布密集,人口结构复杂,居民诉求多元。诸暨推动党组织和工作向城市网格“最小单元”延伸,在小区建起党支部,以此为核心,业委会、监委会、群团组织、物业企业等协同管理,同时链接民政、卫健、司法等部门和驻社区各单位、各行业党组织,有效改变了过分依赖街道行政力量的困境,治理主体从一元向多元转变。
在小区党支部的支持和党员的带动下,“江大姐”调解室、“兄妹帮忙”工作室、“你点我调”工作室等一大批群众自发成立的调解组织冒了出来。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家庭矛盾,不等社区街道出面,调解团队的志愿者们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作为杭州首个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型社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集聚了近万名技术工人。如何让大家身“融”心更“融”?社区依托社企党建联建,吸纳在职党员、企业员工、骨干青年加入“1+3+N”网格团队,设置53名“微网格员”,人均管理65户。每个居民都能发声,每个问题也都有反馈、有解决方案。
当前,全省优化调整网格8.5万个,细分微网格45万个,充实配强网格治理队伍84.5万人,全面构建“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体系,建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实现民情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从“个案”到“类案”
806、577、447、414、399……123,这是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从2013年到2022年的年诉讼收案量——案子越来越少,说明越来越多的纠纷在起诉前得到化解。
“法官走出去、村干部请进来,相互配合,构筑起矛盾纠纷当地解的坚强堡垒。”龙山法庭庭长卢发扬这样说道。
龙山镇人大副主席、桥下东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哲,同时担任法庭“今日我当值”活动的值班村干部。前两年,桥下东村实施农房改造项目,朱文哲作为值班村干部立即介入调解,“村里有不少小产权房,买卖交易难免会出现隐患,一个案子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更多矛盾。”朱文哲发挥人缘地缘优势,讲情理;法官指导法律分析,解法理。随着一个个难题解决、一个个心结抚平,项目顺利进行。新房造起来了,村民们喜气洋洋。
如今,龙山法庭的做法早已走出法院,永康将诉源治理的内涵迭代升级为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并将模式从分级调处向市镇村“三级联动”转变。
2017年,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进行了大胆探索:将诉服中心整体迁入区委设立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汇聚14个部门的解纷资源。就在当年,该院收案量下降31%。
台州黄岩法院、温州瓯海法院纷纷跟进,将诉服力量搬进社会治理中心。很快,这场探索燎原至全省,浙江全面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
从此,“有事找法院”变为“有事找中心”,诉讼情况得到明显改观。2022年,全省社会治理中心接待群众113.7万人,统一受理各类信访和矛盾纠纷66.5万件,办结61.7万件,化解成功率达92.8%。与此同时,浙江法院的收案数从2017年的全国第2位降至2022年的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