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商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强健法治“体魄”

  “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收到1400多万元款项,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速度!”近日,海盐县某开发公司吴经理激动地说,“难以想象要是进入诉讼程序,要耗费我们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

  2023年以来,海盐法院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高地为抓手,找准司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出台《关于实施“最嘉法护”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十二条举措》及责任分工方案,推出“1+2+3”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模式,培育独具特色的“最嘉盐护”品牌,努力让营商环境干成实事、干出成果、干得漂亮。

  时间拨回2022年4月。海盐县某开发公司委托拍卖公司将位于海盐县某厂区内部分建筑物残值等进行公开拍卖,浙江某建设公司参与竞拍,并以6100万元竞得上述标的物。后受各类因素影响,该建设公司在支付部分拍卖款后出现生产经营困难,无法按时支付剩余款项1600余万元,也未将相关项目拆除、清场、腾退和交付。开发公司遂将建设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按约支付剩余拍卖款、违约金,并完成项目交付。

  “单靠法院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多方联动,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最高的效率解决问题。”案件主审法官王丽艳表示。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海盐法院将该纠纷引调至海盐县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并利用工商联熟悉属地企业且商会具有一定威望的优势展开协调。在多方努力下,该建设公司主动提出缩短付款周期,双方签下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这起标的超1600万元的拍卖合同纠纷,自当事人申请立案到拿到大部分调解款的时间不到2个月。目前,建设公司已全部履行完毕。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不仅为原告企业正常运转有力回笼了资金,还盘活了这块厂区的土地资源,为今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打下良好基础。”属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海盐法院意识到,只有持续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把“司法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打造出可持续、内生性、自驱动的市场生态系统。

  如今,在法院内部,已形成这样的模式:通过“法院指导+商会参与”及“双向协助、协调联动”,为企业纾困,法院通过商会的参与,及时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同时汲取专业意见;商会通过法院的宣传引导,合规运行,形成秩序。在纠纷进入诉讼阶段前,法院积极鼓励工商联力量参与属地企业的矛盾化解中,争取在诉前化解矛盾,让大量涉企纠纷通过调解、沟通方式,高效率、低成本、一站式化解。

  “我们注重诉前调解过滤功能,深化‘法院+商会’优化营商环境协作机制,落实‘法商驿站’合作协议的内容,积极对接商事纠纷调解委员会,法官强化对商事纠纷调解工作的一对一指导力度。”海盐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爱民介绍,2023年以来,已妥善化解纠纷80余件2000余万元,推进涉企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

  营商环境犹如沃土,企业项目便是“种子”,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郁郁葱葱的“雨林”便是海盐的未来。企业来到海盐寻找梦想的壮景背后,是海盐在营商环境上奏出的“三部曲”:让企业能来,来了能发展,发展能长久。在这一基点上,比软环境、拼硬服务已成为各地竞争的核心和焦点。

  “我们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能不能多组织一些科普沙龙?”“我们对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这块比较感兴趣,希望法官能针对性给予一些指点。”近日,在海盐法院“法商驿站”巡回助企活动上,企业代表们纷纷畅所欲言。

  近年来,海盐法院组建“法治体检”团队,法官们定期走进企业、进商会、进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或通过共享法庭开展法治把脉,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我们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企业点单、我们接单的形式巡回助企,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纠纷发生,为海盐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官们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普,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法律风险应对能力,对今后的企业经营有较大帮助。”嘉兴市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孙燕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