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荷”:不是亚运会主角,但依旧闪闪发光

  2023关键词:发光

  2024新出发:进取


  说起杭州第19届亚运会,简约、精彩、活力……各种关键词太多。不过有个关键词“发光”,一定与他们有关。

  身着青绿、热情服务、笑容灿烂——他们就是杭州亚运会的志愿者“小青荷”。这支平均年龄20.59周岁、00后占比达89.9%的队伍,给各方宾朋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这场赛事,我们一起成就”

  2023年,对于温州大学的高歌来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为了一名“小青荷”,投身到亚运服务中去。

  这份记忆,被她置顶在朋友圈,叫做“小青荷日记”。她写道,“无数次的赛前培训,早上5点21分的浪漫小青荷专线,凌晨秒回的带队老师,两万步的微信步数……还有最后一趟大巴上我们挥着手一起唱的那首《再见》”。

  自两年前报名成为亚运会志愿者,高歌的每个周末几乎都属于志愿者培训,直至亚运会开幕。赛事期间,她是龙舟赛的人事志愿者,负责前期的统筹、活动的组织和物资的发放,关心每一位志愿者的状态和心理变化。她说,“‘小青荷’不是亚运会的主角,但我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的“小青荷”,以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展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为赛场内外的“守护之光”。

  负担最重的“小青荷”要属扮演吉祥物的志愿者。他们每天穿戴重达5千多克的特形演出服,顶着高温和闷热,与观众、媒体记者热情互动。“出去一趟半小时,回来浑身都是汗,但是能被大家喜欢,就感觉值了!”浙江大学的林毅君说,她们还会给不同的吉祥物设计不同动作,比如“宸宸”调皮,会踢箱子;“莲莲”可爱,喜欢翘脚;“琮琮”走路一定要稳重。

  打招呼最多的“小青荷”当属观众服务领域的志愿者。在富阳银湖体育中心的志愿者刘文慧,每天说得最多的就是“你好,行李来这儿寄存”和“祝您观赛愉快”。从早上8点上岗开始,直到12点换班,她或者帮助观众寄存行李,或者拿着喇叭提醒不能携带长柄伞,忙个不停。

  跑得快的“小青荷”是成绩打印分发志愿者。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徐源清,负责现代五项和射箭两大比赛的成绩打印分发,“金牌赛结束后就要颁奖,我要时刻关注比赛。出成绩后,要在最短时间内打印并跑着送到各个部门。那时候,感觉自己跑得比体测还快。”

  ……

  “我们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据统计,2023年9月16日(亚运村正式开村)至10月10日,3.76万名“小青荷”累计上岗45.1万人次,服务时长436.27万小时。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我们需要‘小青荷’,亚运会的顺利举办离不开你们的奉献。”

  青春,是现在也是未来

  “趁着年轻时,就要发光发热。”对于许多“小青荷”来说,此次参与志愿者服务,是青春正在发光。

  那个固定的生物钟——5点起床,拿起手机在群里打卡,坐大巴去场馆,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

  那些共同奋斗的伙伴——扮演吉祥物时,隔着厚重头套一个手势的默契;站在领奖台旁,共同唱起国歌的澎湃;共度生日和中秋,独属于“小青荷”的浪漫。

  “很感谢这段经历,让我结识了一群关系不错的朋友,也锻炼了我的组织策划、协调沟通、短视频创作等能力。”林毅君马上就要毕业了,而“小青荷”的实践让她在秋招中获得了不少面试官的赞赏,“感觉自己的梦想之光正在被点亮”。

  新年伊始,徐源清又回忆起那段志愿服务的时光。她说,未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想想那些为了一个目标努力的日子,“勇敢往前冲,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样子”。

  未来,“小青荷”志愿服务品牌会继续沿用、传承下去。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汪杰表示,在国际大型赛会舞台上,将持续放大“小青荷”品牌效应,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梳理排摸521个“亚运青年V站”的保留情况,预计有65%左右的站点将化身为“青年V站”,通过发动、鼓励周边的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持续保障站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