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个案件,件件守护民生民利 我省检察机关以行政检察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对于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大量注册虚假公司的乱象,怎样补上这一破坏营商环境的“漏洞”?重型自卸货车安全检验“瞒天过海”,这类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大民生隐患,如何消灭于萌芽状态?明明是在工作时间获公司授权后外出购买物料,摔伤路段也处于合理路线内,为何不能认定为工伤?……12月27日,省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以一组组数据和典型案例,回顾了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以行政检察监督护航民生民利的典型做法和亮眼成果。

  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胡梅奎介绍,2022年,最高检在全国部署开展“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专项活动以来,浙江省检察机关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办理各类涉民生民利案件2065件,其中向法院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4件,提出检察建议433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899件,促成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519件,助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的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大会上,浙江提出了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针对涉经营主体案件不当行政处罚、行政补偿、行政许可等影响经营主体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生效裁判结果监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同步推进涉经营主体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引导和促进经营主体守法合规经营。

  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在办理“两卡”案件中,发现嫌疑人冒用他人身份或使用自身身份信息大量注册虚假公司,并将所办理的对公账户出售、提供、使用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赃款的转移。针对这类现象,拱墅区检察院与区委政法委、区人社局等部门共建“虚假公司综合治理一件事”多跨应用场景,对假冒他人身份信息扰乱公司注册、破坏营商环境等行为全流程监控。该办案模式推广至全省后,共筛查相关案件线索8000余条,制发类案检察建议50余份,推动行政机关对相关公司作出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处理,助力经营主体登记领域系统治理。

  道路交通安全,不仅事关安全生产,更是民生问题。护航亚运平安,杭州市检察院重点围绕道路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招投标、重型自卸货车安全检验、车辆非法改装等领域行政执法漏洞,提出规范化、可操作的治理对策,提升市域范围道路安全执法水平。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对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因“裁执分离”交由行政机关执行而未执行到位的违法用地情形,全省检察机关开展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共制发检察建议263件,涉及各类土地恢复面积达1100余亩,涉及没收、罚没建筑物4万余平方米,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

  既关注大局,也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聚焦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利益保护,办好民生领域“小案”。绍兴市检察院、越城区检察院在办理钱某某、季某某诉某街道办不履行征收安置补偿职责监督案中,依法保障“外嫁女”土地征收安置补偿权益,推动地方政府完善土地征收安置补偿政策,增加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条款,有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检察法律监督不仅仅是办理个案,更是通过案件的办理,推动解决一个领域、一个环节的共性问题,助力堵塞监管漏洞或促进行业治理。对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我省检察机关探索构建行政检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社会治理体系。湖州市南浔区检察院针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决定存在擅自增加或减少法定处罚种类问题开展类案监督,督促行政机关纠正同类57件错误处罚决定,助推依法行政。

  为推动多部门的协同共治,我省检察机关还加强一府两院联动,省检察院联合省法院出台推进行政争议化解的工作纪要,进一步健全行政争议合力化解机制。目前,全省各级检察院与法院、行政机关等分别建立协作机制60余个、110余个,为积极融入多元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