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盲盒好漂亮!”近日,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故里景区的一家文创店铺,两个小朋友兴奋地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盲盒,游客张女士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爽快地付了款。小朋友急不可耐地拆开盲盒包装,发现里面竟是黄酒!“老板,酒怎么能卖给小孩子?必须退货!”张女士又惊又怒,当即要求退款。但商家却态度强硬:“商品售出概不退换,再说了,付款的明明是大人啊!”双方争执不下,张女士一气之下拨打了投诉电话。
接到投诉后,“大先生”调解室调解员张敏在电话里迅速了解情况,并安抚张女士的情绪,随后赶往当事店铺。一到那里,张敏一眼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包括盲盒在内的酒类商品虽然单独摆放,但未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的明显标识,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酒类销售必须明确标识且严禁向未成年人单独售卖,商家的行为已经违法。”张敏严肃地说。在她的普法和劝导下,商家认识到错误,同意退货退款。之后,张敏又从市场监管所取来“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标识,协助商家张贴在了醒目位置。
这起小小的盲盒纠纷,在张敏的调解下,不仅成功化解,还为周边商家都敲响了警钟。
作为绍兴的文化地标,鲁迅故里景区承载着游客的游览需求,同时也是本地居民的生活社区。这种“文旅场景”与“生活场域”的双重属性,使得这里的消费维权争议、噪音扰民等问题频发,而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生活习惯差异,也时常演变为具体的矛盾冲突。
“大先生”调解室就设在鲁迅故里景区内,是越城区塔山街道在“和·塔说”调解品牌下设立的调解室,秉持“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专门处理景区与社区交织的各类纠纷。调解室由熟悉社情、精通法律的调解员驻点,确保纠纷“发现即调处”,避免矛盾升级。除了调解纠纷,“社景融合”的创新模式把民意收集、议事协商等也融入进来,将社区治理与景区管理紧密相连,既维护了景区秩序,又保障了游客和居民权益,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景区”。
“大先生”调解室的创新实践,在越城区并非个例。越城区深谙“矛盾类型不同,调解方式也需因地制宜”的道理,在各地打造了特色鲜明的调解品牌。迪荡街道在世茂广场设立商睦站,消费纠纷不出商场就能化解;灵芝街道的“八字桥”调解室由街道总工会、人社站常驻轮值,去年为快递小哥等追回薪资420万元;鉴湖黄酒小镇警务室里的“酒坊评理堂”让旅游投诉先由网格员、经营户、市场监管三方联调再司法确认,纠纷数明显下降……如今13个镇街全部建成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数据回流的特色调解室,织成15分钟调解服务圈,使得纠纷在当地吸附、在萌芽中化解。
这些各具特色的调解室,在功能上精准对接辖区需求,组成了“一镇一品”的调解矩阵。同时,这些调解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全面嵌入全区调解体系。越城区以区综治中心为总枢纽,将分散在各地的调解力量串联起来,实现矛盾纠纷的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协同化解,驱动“行政管理引领、行业力量支撑”模式高效落地。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760件。
未来,越城区将持续强化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功能,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特色调解成为越城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越城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