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记者从省消保委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8324件。经专项分析上半年商品和服务领域投诉的新问题、新动态、新趋势,网游、教培、智能产品、短视频带货和旅拍成为投诉热点。
网络游戏成投诉“重灾区”。上半年,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未成年人充值退费难;游戏账号无故被封禁或限制部分功能;产品宣传“名实不符”等。消保委提醒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管理,并保管好支付密码、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
教育培训投诉居高不下。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诱导消费者超过法律规定金额预付充值;刻意隐瞒分期贷款的真实利息、逾期风险、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以“低利率”“零首付”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贷款;打着“速成”“保过”旗号的部分成人培训教学质量难达预期。消保委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培训机构“包过”“三天速成”“躺着赚钱”等宣传话术;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课程名称、课时数、授课教师、上课时间、退费标准等内容。
智能产品频遭吐槽。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部分智能产品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宣传的某些特色功能有时无法正常使用;借“以旧换新”、特殊补贴政策之名,不履行商品的“保价责任”,甚至借机销售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产品等;利用“零抵押”“低月租”的噱头吸引年轻群体以高利率租用电子设备;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应选择信誉良好的正规品牌和销售渠道,参与“以旧换新”“国家补贴”等各类活动时,要仔细查看商品退换、保价等规定有无特殊条款,避免资金损失。面对“以租代购”等新型消费模式,下单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租赁费用、租赁期限、提前解约条件及逾期费用等规定。
短视频带货问题多发。上半年短视频带货引发的投诉呈现增长态势。主要问题有:部分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网红或制作虚假场景,诱导消费者点击进入直播间;在短视频中引导消费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易,特别是老年消费群体频繁遭遇场外交易陷阱,脱离平台监管后“钱物两空”;收到的商品与短视频或直播中展示样品存在巨大差距等。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短视频或直播中要仔细观察主播的微表情是否自然、声音和口型是否同步、是否出现人物或背景模糊扭曲等异常画面;对异常低价或反常促销行为保持警惕;不轻信主播引导至微信、QQ等社交平台的交易要求,坚持在正规电商平台内完成支付。
旅拍消费乱象丛生。消费者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部分商家以“全包服务”“无后期消费”的幌子吸引消费者,实际许多费用需另行支付;为了降低成本,在摄影师水平、设备质量、拍摄时间等方面做文章,消费者旅拍体验大打折扣;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消费者升级套餐、购买附加产品,如高级化妆品、定制饰品等;退还定金困难重重等。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旅拍商家时要警惕以“免费”“低价”为噱头的宣传;可要求商家将承诺的服务内容、种类、价格以书面形式详细列出;即使是格式合同,也可以要求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