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新韵,安吉解锁乡村善治新密码

人间四月,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露营基地旁,樱桃缀满枝头,游客踩着松软的春泥,望向整齐的帐篷区与嫩芽初绽的山林,笑着对巡逻民警感慨:“景色美、秩序好,玩得舒心!”

从“枫桥前哨”到“基层善治”

看着终于建好的房子和围墙,陈老伯百感交集。去年陈老伯建造新房准备向外打围墙,遭到邻居阻拦。两家人祖辈间就有矛盾,已持续了四十多年,村干部调解多年未果。

得知陈老伯和邻居都是退伍老兵后,天荒坪派出所教导员胡承林带着“老兵”先锋调解队前去调解,多次努力后,将两人的心结逐渐打开。如今,两户人家都顺利重建围墙,还留出了中间两米宽的空间,被村民称为当代“六尺巷”的故事。

天荒坪派出所创新建立“一网兜底、两翼联动、五队攻坚”大调解体系:“一网”即天荒坪镇大调解共治网,“两翼”即调处涉创业青年矛盾的大余村警务站和快速处置涉旅矛盾的江南天池旅游警务站,“五队”即“银发”解忧调解队、“老兵”先锋调解队、“消协”维权调解队、“林间”守望调解队、“商会”联盟调解队,全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陈年积怨也已化解了22起。

依托平安建设营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近三年,天荒坪累计吸引数字经济、户外经济等新业态项目82个,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千万元。“这里既有山水生态之美,更有基层治理的温度。”来自上海的90后创客林悦道出了入驻企业的心声。

从“人海战术”到“数智赋能”

走进天荒坪派出所,就可以看到余村电子沙盘——景区人流热力、车流轨迹、停车饱和度等数据实时跳动,145处智能感知设备织就全域“感知网”,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正对道路容量、生态风险等要素进行智能研判。

“过去靠‘铁脚板’巡山,现在用‘数据链’守山。”值班民警颜仁杰轻点屏幕,系统生成最新数据,“去年旅游旺季,我们提前预判游客超载风险,增派30%警力疏导,结果拥堵投诉明显下降。”数字化转型不止于“一屏观全域”,无人机巡航河道智能识别非法采砂;红外相机捕捉驴友偏离游览路线;民警张忠心创新的“钉线路、钉区域、钉风险、钉人员、钉问题”五钉工作法与数智系统深度融合后,全域隐患巡查从数日缩短至2小时……

在“人力+科技”的双轮驱动下,85名护林员、民宿主等组成的“生态合伙人”化身山林“移动探头”,900余名志愿者构建起立体防控网络。针对露营基地、网红咖啡等新兴业态,天荒坪派出所创新“企业自治+协会共治+网格精治”三维管理模式,民宿产业集群区的“章警官生态管家工作室”,通过“一项目一档案”实现全周期护航。全市首支旅游警察队伍、15个景区75名安保力量构建的“30分钟联动圈”,配合“警情快处、矛盾快调、案件快办”三快工作法,使涉旅纠纷化解效率提升35%……从生态守护者向发展护航者转型,天荒坪派出所正不断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