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已经得到政府很多帮助了,社会救助资源可以用到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近日,已经接受司法救助的陈女士,婉拒了桐庐县检察院检察官想要后续为他们家申请的低保、教育等社会救助。
检察官第一次见到陈女士,是在2024年年底。当时,她满脸憔悴地来到桐庐县矛调中心12309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窗口求助,手中攥着厚厚一叠医疗单据——这些单据,来自于正躺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她的丈夫毛某。
去年5月初,因家门口的路长期被邻居占用,常年在外打工的毛某气不过,趁假期回家与邻居理论。没想到,邻居动了手,毛某被铁架击中了后脑,昏迷不醒。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毛某倒下后,一家人没了经济来源,同时毛某在医院病房每天近万元的医疗费更是压得陈女士喘不过气来。
“我是从来不向别人求助的。之前办案检察官来找我谈话时问过我是不是需要帮助,我说不需要。但现在,我亲戚朋友都借遍了,实在没办法……”这次找到检察官,陈女士主动讲起家里的情况。
陈女士和毛某有两个孩子。丈夫出事前,他负责在外打工赚钱养家,陈女士负责在家照顾孩子以及年迈的公婆,没有工作。毛某的父母,一个重病卧床多年,一个身体孱弱,平日里要靠陈女士陪护。本来,陈女士觉得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丈夫踏实肯干,一家人的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却没想到发生这场悲剧。
毛某出事后,在村委会调解下,邻居拿出了1.5万元后再未履行过赔偿责任。但医院里的毛某需要救治,陈女士四处借钱,光医药费就借了几十万元。
接访检察官了解情况后,立即向毛某所涉故意伤害案件的承办检察官核实情况,了解到该案已经起诉,便将线索流转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经电话联系、实地调查走访,检察机关认为毛某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立刻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向杭州市检察院申请联合救助,最终为陈女士一家争取到了10万元的司法救助金,以解燃眉之急。
考虑到毛某的医疗情况以及两个小孩子均未成年,桐庐县检察院还根据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双向衔接机制要求,将其家庭情况和困难妇女儿童线索移送至县民政局、县妇联、县人社局、县教育局等部门,想为陈女士一家申请到全方位、多元化的救助,为这个家庭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尽一份力。
“这笔钱是我丈夫的续命钱,更是给我们一家的信心钱,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拿到司法救助款后,陈女士再次来到桐庐县检察院感谢,却婉拒了检察官想要后续为他们家申请的低保、教育等社会救助。
陈女士说,相较于50多万元的欠款和后续康复治疗费用,10万元虽然不能解决所有困难,但却让她的家庭得以喘息。不过,对于低保等社会救助,她暂时还不需要,因为她相信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重新撑起这个家,也希望孩子能和她一起从当前的困境中走出来,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她说的那番话,不仅激励自己,也激励检察官持续做好司法救助这项护民惠民工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