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赋能善治名城建设

作为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在天台县,每一场调解都是文化的浸润,每一次和解都是文明的对话。

4月23日下午,带着“如何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如何以和合文化赋能调解”等问题,“和合善治、平安台州”主题宣传报道采风团走进天台县“和为贵”东部和合调解中心,解码这座善治名城的“和谐密码”。

和善润心

营造“以和为贵”调解氛围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始丰溪畔一场以和合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正在上演,这是天台“始丰夜游”的特色文旅项目。

为了让“和合”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和为生”“和为贵”“和为美”等和合文化思想精髓,创作了一批小品、诗歌、快板、民谣等文艺作品,通过送戏下乡、巡回演出、直播表演、法治展览等形式,开展和合调解文化宣传,推动和合文化与调解工作深度融合。

同时,当地将和合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移风易俗等工作相结合,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阵地”的和合调解文化阵地建设,在村社绘制特色墙绘,并融合非遗、研学、文创等元素,打造和合书吧、和合广场、和合公园等。

和气解纷

创设“和合讲事”调解模式

在天台县东部和合调解中心,静心室内氤氲着和气的茶香,和合树下悬挂着一个个喜庆的红结,调解室里见证着笑逐颜开的握手……调解员以化解矛盾纠纷为笔,通过“一茶”定基调、“一照”修旧好、“一结”展成果,绘就出一幅幅和合善治的新“枫”景。

前不久,三合镇黄务村3名村民与洪畴镇杨某来到东部和合调解中心寻求帮助。原来,4人曾合伙经营制砖厂,后决定转让企业,却在转让款分配上产生分歧。经过多次面对面调解,最终4人达成一致:相关款项按照经营期间工资费用及股份比重进行合理分配。

近年来,该县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形成了“家事纠纷以亲情为贵、民事纠纷以礼让为贵、商事纠纷以诚信为贵”的和合调解理念。针对县域内跨区域纠纷多发的特点,在原有15个乡镇(街道)调解体系基础上,创新构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片区和合调解中心,形成梯进调解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闭环。

和合调解中心的设立,有效解决了群众在跨乡镇纠纷中面临的“来回跑”“反复跑”“多头跑”等难题。

和谐互融

汇聚“和合共生”调解合力

在天台县中部和合调解中心,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老施调解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

“只要时代在发展,就会有矛盾产生,调解工作永远充满活力。”这是工作室调解员施仁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30多年的调解生涯中,他总结出“面对面”交流、“背靠背”调解、“心贴心”回访等工作方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天台“老娘舅”。

近年来,天台县以“和合”为统一品牌,因地制宜打造了“老施调解工作室”“金钥匙调解团”“政协和合调解室”“和合校园调解团”等一批特色鲜明、专业高效的品牌调解工作室。同时,通过跨部门协作构建“专业+草根”调解队伍:一方面选聘律师、公证员、医生、教师、退休干警等44名专业人士组建调解专家智库;另一方面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等1900余人担任兼职调解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和合调解”队伍。

据统计,2024年以来,该县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