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模式最早于2007年在舟山市普陀区探索实践,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典范。如今,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继续以桃花镇为试点,进一步打造“海上网格”融治模式,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治网格、直播电商助力共富网格等模式,让“海上枫桥”升级版建设和“法助共富”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实现海陆网格工作统筹发展大格局。
党建引领“海上共治网格”
“普陀区的海上网格按照船舶划分和养殖区划分两种方式。每个海上网格按照‘1+1+X+N’模式配备服务管理人员。”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兼社会治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缪增辉说。
截至目前,普陀区国内海洋渔船总共1767艘,被划分为251个编组,其中193艘为党员先锋船,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今年我们运用伏休期间船东船长‘面对面’教育、小班化教育等机制,推动编组长、党员船员担任‘海上老娘舅’,参与渔事纠纷调解、法治建设,实现法治建设从岸上延伸到海上,积极构建‘党员编组带头示范’的全域海上‘融治理’模式。”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安全科科长穆黎敏表示。
普陀区的远洋捕捞渔船总共360艘,按照一家企业划分为一个网格或就近办公的企业划分为一个网格,每艘船为一个微网格原则。今年3月,普陀区14艘远洋渔船编组为1个专属海上网格,奔赴北太平洋海域,开展为期6个月的捕捞作业。出发之前,普陀区对这批渔船上的176名远洋渔民进行了法治培训,并为其中42名职务船员颁发了渔船“指导员、治安员、安全员”聘任证书。
“今年,普陀区对远洋渔船治安管理员队伍进行调整增补,将原按‘一船二员’标准配置调整为按‘一船三员’配置,即每个网格中的船长为指导员,大副为治安员,鱼捞长为安全员,3人各司其职,协助公安机关处置渔场上一般性纠纷治安案件,努力践行‘小事不离船、大事不出港、矛盾纠纷化解在海上’和‘海上枫桥’升级版建设新目标。”普陀区远洋渔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吴全康说。
远洋渔船海上网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船长黄贤慧是“最美远洋渔业人”,30年的远洋船长经历中,他曾管理千余名船员,调解百余起矛盾纠纷。
“远洋渔业生产条件艰苦,尤其是公海作业海上停留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活枯燥、人员思想情绪不稳,很容易引发各类纠纷。”黄贤慧回忆,多年前,一名船员因琐事与其他船员发生矛盾,偷偷将对方的靴子和垂钓工具扔进公海。黄贤慧通过监控找到了这名船员。他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治安管理有关规定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但黄贤惠并未当众责怪他,而是把他叫到驾驶室批评教育,劝诫其认识并反省错误。最终,这名船员心服口服,写下保证书并赔偿了损失,一起渔船治安纠纷就这样得到了圆满解决。
直播电商
助力“海上共富网格”
在“海上网格”管理体系中,数字技术正成为连接海洋经济与新兴业态的重要纽带。
“舟山海礁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鲈季。我带大家观赏下什么是‘一半海水,一半鲈鱼’的壮观景象。”阿伟是普陀区一艘近海捕捞渔船的党员船长,他一边海钓一边直播。“你们看,这条海鲈鱼有个1米长,至少10公斤。”当天,阿伟船上总共三人,一共钓了100多公斤海鲈鱼。观看直播的顾客,边点赞边下单,海鲈鱼很快卖出了一大半。
目前,近海捕捞渔船除了通过直播带货,还会通过“普渔乐”综合服务平台来售卖海鱼。该平台整合1900余艘作业船只(微网格)、600余家批发商及加工企业资源,将“航行的支部”党建优势转化为直播电商发展动能。这种“党建共建+产业链”模式,既解决了渔业资源分散、产销对接不畅等传统痛点,又让海产品增值收益更好惠及渔民群体,走出了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蓝色共富”之路。
此外,近海捕捞渔船也会通过舟山国际水产城新电商园区售卖海鱼。园区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一条鱼”全产业链直播生态,2024年线上交易额达9.1亿元,培育的8个专业直播团队完成带货规模超2亿元,全年直播突破万场,印证了网格化管理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普陀的养殖区海上网格,通过将管理人员转型为数字化网格联络员,不仅延续了海上治理功能,更借助直播电商打开了海产品上行新通道。这种“网格+电商”的创新模式,使“海上网格”焕发出产业升级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