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杨女士满心焦虑地来到杭州市西湖区综治中心求助。原来,休产假期间,她突然接到了“老板被刑拘,公司即将注销”的通知。面对如此变故,她一时不知所措。
按照“先行调解”原则,窗口律师向杨女士分析了走司法程序与私下调解之间的区别。随后,根据杨女士的意愿,调解员以“存在未决纠纷将阻碍公司注销”为由,联系该公司代理方出面调解。次日,在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下,杨女士、公司方及第三方商事解纷组织在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区”历经多轮协商后,最终达成了书面赔偿协议。
去年以来,西湖区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核心,全面纵深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不仅“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民呼我为·西湖码”等数字赋能的助力下,简易矛盾纠纷已实现24小时办结。
多元协同,预防式化解风险
西湖区综治中心占地不算很大,“容量”却不小。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这里共设置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复议等8个接待窗口。同时,通过“常驻、轮驻、随驻”等模式,十余个部门、多个调解组织以及共享法庭的近百名工作人员已形成一支强大的“联动化解”队伍。
此外,在区综治中心的统一调度组织下,于去年10月启动的“四中心”联席会议(现已更名为区综治中心会议)还可以开展风险预警提示,预防个案变类案。
“‘四中心’联席会议根据上报数据研判发现,陈某、邓某二人于2024年在杭参与多个企业法人和监事变更,所涉及的托育、培训企业近期存在极大闭店风险,建议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请5天内反馈结果。”前阵子,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西湖区公安分局、转塘街道、蒋村街道分别收到了一封由区综治中心下发的“风险预警提示函”。收函后,多个部门立即前往现场走访调查,由于该案早前曾引发街道关注,此次在区级部门介入下,案件进程得以加快。两天后,“解决方案”被明确,涉事群众的损失也被降至最低。
数字赋能,按期办结率99.96%
除了做强区级中心,西湖区还全力推进镇街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11个镇街以及所有村社均已全部完成综治中心建设并实现实体化运行。
“简易矛盾纠纷网格化解、一般矛盾纠纷镇街化解、复杂矛盾纠纷区级化解,矛盾纠纷分层过滤、风险隐患梯次消解。目前,我区三级综治架构已全面打通,90%的矛盾纠纷都可以及时化解在群众‘家门口’。”西湖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各级综治中心“一窗”受理接待、网格员入户走访等面对面方式,辖区所有居民还可以通过“民呼我为·西湖码”这一网络渠道反映问题,网格员等基层综治力量则可以通过“西湖区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上报求助,很多时候,群众甚至“一次都不用跑”。
前段时间,家住三墩镇的陈女士就通过“西湖码”小程序反映了“自家厨房水池下陷导致漏水以及与物业存在矛盾”的问题。三墩镇综治中心接报后,即刻将此问题下派至社区跟进处置。在社区的督促下,该问题当日便圆满解决了,整个流程用时不到24小时。“以前可能要跑好几次,现在动动手指,问题就快速解决了。”陈女士点赞道。
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呼我为·西湖码”“西湖区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中上报的矛盾纠纷会统一由镇街综治中心接单处理,并以派单模式分类流转、限时解决。2024年,“民呼我为·西湖码”应用平台月均承办群众上报事件近两千件,按期办结率99.96%,评价满意率达98.17%——简易事项24小时办结、常规事项72小时闭环、协同事件7天内办理反馈,高效、差异化的办理机制正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