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无声” 司法有情

  近日,嘉兴南湖法院在审理一起一方当事人为聋哑人的案件时,邀请专业手语老师进行手语翻译,让当事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听见”了公正的声音,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高某夫妇均为聋哑人一级残疾,双方育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小聪(化名),今年6岁。因两人都是残疾人,无固定经济来源,并且在儿子教育、就医、生活上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和看护照料,两人照顾儿子的能力越来越有限。而小聪的爷爷奶奶,这些年主动承担起照顾小聪的责任,他们也愿意做小聪的监护人,于是向法院提出变更监护人的申请。

  为保障高某夫妇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短信、移动微法院用文字与他们沟通,耐心细致了解相关情况,并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同时,法官实地走访了小聪常住社区的主任、网格员以及学校班主任,了解高某一家的家庭状况和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得知由于小聪父母的特殊情况,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业确实均由爷爷奶奶共同照料和辅导。同时,小聪所在社区也向法院出具了说明。

  为切实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在调查核实后快速组织开庭并提前联系特殊教育学校的手语老师担任翻译。

  庭审前,法官给予手语老师与高某夫妇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庭审中,法官尽量放慢语速,控制庭审节奏,确保手语老师将庭审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给双方当事人。

  最终,考虑到高某夫妇因自身残疾原因,无力履行监护人职责,从最有利于被监护人角度考虑,法院当庭判决小聪的监护人由父母变更为爷爷奶奶,同时小聪父母应尽的法定抚养义务不变。

  庭审结束后,高某一家对这次特殊的庭审表示满意,高某夫妇用手语表达了对判决的尊重以及对法官的感谢,这场“无声”的庭审画下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