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律师出现在纠纷化解第一线
温州鹿城法院打造律师市场化调解“主城区样板”

温州市鹿城区民营经济活跃,市场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来,伴生了日益复杂的矛盾。2024年10月,鹿城区人民法院聚力打造律师市场化调解“主城区样板”,实现解纷需求与专业资源精准匹配。试运行以来,通过市场化解纠纷案件2885件,调解成功326件,调解成功金额1.21余亿元。

“我们三个案子被拖欠货款1000多万元,资金链快撑不住了。”不久前,温州某混凝土公司向法院求助。原来,该混凝土公司向某建筑公司供货2600余万元,对方尚欠货款1289万余元未支付。多次催款无果,混凝土公司向鹿城法院起诉,要求建筑公司还款。

鉴于双方都有调解意愿,鹿城法院将该案通过浙江“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送至温州市瓯越调解中心,3名涉企商事纠纷领域的执业律师组成了该案的调解团队。

“我们不是故意拖欠,实在是资金也被套住了。”某建筑公司负责人老张在调解中说出难处。调解团队敏锐捕捉到产业链“三角债”的症结,经过多轮“背靠背”磋商,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分期支付调解方案。纠纷不仅以“零判决”实现案结事了,还为企业节省了诉讼成本。

“回款周期直接影响企业存亡,专业调解让资金活水及时回流。”法院审保中心主任麻佳佳说,针对像混凝土公司这类依赖赊销模式的企业,法院联合市律协出台《市场化调解工作指导意见》,创新“兼职调解+定向委派+动态管理”模式,目前已吸引143名民商事领域为主的执业律师加入调解队伍。

“市场化解纷既要专业高效,更要减轻企业负担。”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文胜介绍道。律师市场化调解,调解服务像“外卖”般精准配送:在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民商事纠纷先行委派至温州市瓯越调解中心,由中心指派律师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不成功不收费,调解成功后收取不高于诉讼费一半的费用。

正当混凝土公司重获资金“活水”时,鹿城区龟湖农贸市场正经历一场“大考”——这个经营十余年的老市场因产权变更面临清退,129户商户650万元押金退还无门。

“押金不退,我们不搬。”老杨在向调解员表达诉求时态度坚决,身后挤满了同样激动的商户。鹿城法院立即联合街道成立攻坚专班,并邀请何奕南、尚文化等6名律师调解员进驻纠纷化解第一线。

“市场长久处于无管理状态,消防、卫生严重不合格,腾空后重新装修,你们生意肯定会好起来。”“现有商户全安排在市场左侧经营,市场右侧腾空装修,左右交替装修,不耽误你们做生意”……律师们一会儿讲法律法规,一会儿聊和气生财。最终,“左右交替腾空”方案获得所有商户同意。执行当天,看着自发完成搬迁的摊位,老杨感慨道:“多亏调解员把道理揉碎了讲,我们过年还能做生意。”

如今在鹿城,越来越多律师调解员的身影出现在了矛盾纠纷化解一线。他们通过专业、高效、低成本的解纷服务,为经营主体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法治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