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10时左右,宁波市北仑区一家汽车配件制造工厂开工第二天,知产警官朱洪龙便急匆匆赶去“报到”。从工厂车间到经理办公室,从电脑数据运维到知识产权保护,查风险、找隐患、排漏洞,他的开年第一任务就是确保企业“开门红”。
宁波是新能源产业重要集聚地,去年以来,宁波公安以实施“共富警务”为抓手,紧紧围绕宁波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目标,聚力打造“宁波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工作第一核心,以“知产警官”队伍为新质战斗力载体,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全面“法治防护体系”。
为企业“治未病”
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业机构,中心自2024年4月成立后,迅速推出“云端预警+地面巡查”的双网体系。特别是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系统”和“宁波市商业秘密刑事风险预警感知平台”,作为中心的“左右智慧脑”,目前已经成了“云端预警”的核心双引擎。
两个系统打通了10多家政府部门的全量数据壁垒,全市所有涉企相关信息一网整合,再加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6大项50个子项目数据,通过不间断的“左右脑”联网数据碰撞,成功做到了对各类涉企风险的实时监测、评分定性和分级预警。
“就像给企业装上‘电子哨兵’。”落户北仑区的某国内知名上市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以来,预警感知平台通过大数据对我司49名重要涉密岗位人员进行‘六维画像’;而且还在关键时刻预警了一条商业秘密侵权风险,守住总估价超过1亿元的多份涉密文件没有外泄。”
区别于“云端预警”主要依托数字警务,“地面巡查”的主体则是近年来新推出的警务角色“知产警官”。和朱洪龙一样,作为全市168名涉企知识“活字典”的知产警官之一,林哲的主要工作是“游走”于各大企业间,不是在指导安装监控设备,就是在完善保密协议。
“企业创新密码的守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不能等案发了再行动。”林哲说。一次走访中,他发现某企业核心研发部门的门禁系统存在漏洞,立即建议升级为生物识别技术,并协助建立“保密责任人”制度,成功阻断潜在泄密风险。
据统计,2024年以来,中心通过“云端预警+地面巡查”的双网体系,已为全市1174家企业生成风险体检报告1547份,发布预警694条,推动整改隐患137个。
让侵权者无处遁形
2024年11月,宁波某知名新能源领域上市企业遭遇商业秘密泄露危机,离职员工将相关技术信息外售,造成市场出现同质化产品,极大影响企业产销等各项收益。
中心接警后,依托政府7个部门“一站式”联动作战机制,在全面指导企业做好举证工作的同时,联合市场监管、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同步开展联合会商和案件办理等工作,仅用20余天便锁定外市6名犯罪嫌疑人,追回技术资料,并为企业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这类案件的快速侦破,得益于中心“企业吹哨、政府报到”的理念。企业报案后,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会第一时间联动,线索“一键流转”、证据“同步固定”,共同指导企业快速挽损、取证,为案件能快速侦破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公检法等部门全流程的多方联动,同频共力让立案、检察、审判都走出新的‘加速度’,尽全力让企业减少受损,尽快让企业回归常态生产经营秩序。”中心负责人王琦超介绍。
走进中心办公区,7个部门“一站式”联动作战机制工作措施在显眼的墙上展示。中心设立共享法庭、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知产保护中心工作站等相关业务科室,与企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侵权、调解、保护及专利快速申请通道确权等业务都可在此办理。
据了解,2024年4月以来,宁波公安已破获各类侵害企业知识产权案件140起,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348人,为企追赃挽损2.25亿元。特别是侦破李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吉利汽车配件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保护中心的助力下,宁波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愈发健康。北仑区目前有汽车产业规上企业200余家,其中15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心成立后第一批备案企业,近一年来实现了知识产权内部领域“零侵害、零发案、零受损”。
目前在中心备案的企业已经拓展到326家,基本囊括了北仑试点区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而由新能源汽车产业延伸出去的其他工业、制造业等产业领域,也开始逐步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全量享受双网体系和“企业吹哨、政府报到”提供下的“事前治理、事中打击、事后治理”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保障。
“保护创新就是守护共富源泉。”宁波市公安局知产支队支队长林国标介绍。从北仑的车用半导体到前湾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底盘,所有生产关键节点都有知识产权警务联络官驻点,这种“嵌入式”服务更是催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依托自贸区政策,中心创新服务范围,精准服务做好新能源汽车出口订单号牌登记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办理新能源车相关登记1.4万余次,单笔业务时间缩短到8分钟,效率同比提升46.67%,为企业节省成本2000余万元。
联合各类保险公司推出的“宁波市商业秘密侵权维权费用补偿保险”,商业秘密在侵权企业可按照申请保额由保险公司赔偿相关费用和损失,从源头上通过合法“补助”减少企业受侵害程度。
“宁波公安布建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我们在汽车新质生产力创新竞争中有了更多底气。”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心调查部总监吴寒冰说。
下一步,宁波公安将继续聚焦护航经济发展大局,按照“打击、防范、共富”三维一体立体推进,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让“共富密码”在更多领域生根发展,护航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