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意外拍到的一幕令原告方动容
“相信对方会信守承诺,不会申请强制执行”

近日,温岭市人民法院松门法庭外,细雨织成朦胧一片。法官应巧的目光穿过雨幕,落在门口那对父子身上。70多岁的老吴佝偻着背,儿子吴刚(化名)正仔细地为他系上雨衣扣子。他动作轻柔,嘴里再三嘱咐:“等会上车要小心扶牢。”

应巧心头一动,悄悄举起手机,定格了这个浸润着水汽的瞬间。就在几分钟前,这对父子冒雨前来,在法庭里签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和解协议:由吴刚替父亲老吴分期偿还一笔4400元的债务。

这笔债务源于一年多前一场意外的剐蹭。老吴骑着电动三轮车进城拉泔水桶,不慎与一辆轿车发生碰撞。经交警认定,轿车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老吴负次要责任。事故造成轿车损失1万元,其中老吴需赔偿4400元。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后,因联系不上老吴起诉至法院。

日前,法院向老吴送达了法律文书。没想到还没开庭,吴刚就带着父亲来到法庭,主动申请与保险公司协商“替父还债”。

当天,应巧组织了双方线上调解。“车是我们蹭的,赔偿我们认,但能不能分期还?”调解室里,吴刚眼神恳切。他表示,父亲年事已高,平日靠养鸡、干农活为生,没有固定收入。作为儿子,他愿意为父偿债,但由于经济紧张,希望对方能宽限时日。

“每月还三百,不,五百,您看行吗?”他小心翼翼地提出方案。然而,这个方案却让在线上参与调解的保险公司代理人犯了难:“4000多元还要分多期偿还。这个方案,公司恐怕难以通过。”

吴刚的脸上掠过一丝无奈。“不是不想一次性还,实在是现在拿不出更多钱……”他深吸一口气,道出了眼前的困境。

原来,吴刚一家生活较为艰难。母亲早逝,父亲患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吴刚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原本跑运输船的他因体检不合格,现在四处打零工,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要养活三代人。

“我们家虽然困难,但绝不会赖账,能不能帮帮忙?”他再次恳求。一旁的老吴自责哽咽:“是我拖累儿子了。”

这感人的一幕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最终,保险公司代理人为他们争取了最长分期,每月还款700余元。吴刚和老吴在协议上郑重签字,承诺将竭尽全力按时履行。

下午5点,签完协议的吴刚扶着老吴走出法庭。父子俩在雨中的一幕恰巧被应巧看在眼里。她捕捉下这温馨一幕,并将照片发给了保险公司代理人。

照片中那细微的关怀再次触动了对方。他表示:“后续还款如有困难随时联系,我们相信吴刚会信守承诺,不会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圆满了结,但一纸调解书远非终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事后,应巧又主动联系了当地镇政府,希望为吴刚提供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门路,从根本上帮助这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