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收到一条道路交通设施破损案件,请及时查收。”近日,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智慧城管坐席员接到系统提示后,立即将案件转派至街道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核实,并联系养护单位及时完成修复。
这一高效处置流程,是江北区以改革创新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探寻基层治理“新解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立足实际,探索多元治理模式,提升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并成功上榜2024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
解法1 党建引领,“两企三新”助力基层治理
“您好,我是顺丰快递员毛俊,您有个包裹到了。”从业9年,36岁的毛俊经手的快件有50多万件,没有一单差评。这名党员快递员始终牢记双重身份,在走街串巷送货的同时,主动担当基层治理的“移动网格员”。
每天穿梭在城市街巷,毛俊总会多一个心眼:检查小区安全隐患、关注特殊群体需求、上报市政设施问题……汇嘉社区是江北洪塘街道最早的回迁安置小区之一,社区内有60多名腿脚不便的老人,部分居民楼未安装电梯。社区党总支发出了“哨兵小哥”招募令后,毛俊还发动20余名快递小哥加入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在宁波江北区,像毛俊这样的新就业群体从业者有1万余名。他们是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江北区创新推出“骑士+网格”模式,已有40名外卖员、快递小哥化身“移动探头”,累计上报处置各类网格事件500余件,办结率100%。参与治理的新就业群体,可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医疗体检等福利,表现优秀者还能享受落户、子女入学等政策倾斜。
在宁波市江北区“甬爱E家”外滩站,外卖员沈鹏辉打开“公益冰箱”,端出一碗绿豆汤喝了起来。在这个面积约40平方米的驿站,空调、微波炉、冰箱、电水壶、医药箱等一应俱全。
近年来,江北区通过分析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活动轨迹热力图,累计打造105个线下“甬爱E家”站点,构建起新就业群体“10分钟服务圈”。
针对新就业群体用餐不规律的特点,“甬爱E家”枢纽站联合辖区9大商圈推出“错峰餐饮”服务。每天下午1点到2点的“便当时刻”,100多个站点同步供应免费“暖心便当”。
新就业群体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目前,江北区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456个,新社会组织党组织57个。
解法2 共治善治智治,把烦心事解决在“家门口”
“我认为小区38部电梯广告位出租价格太低,希望业委会给出解释。”在前江街道星旅社区“星青年大论坛”网格群中,一位青年业主的质疑引发了社区快速响应。社区立即组织青年业主代表、业委会青年代表等多方在“谈星事”平台开展协商,最终成功化解矛盾,获得该青年业主认可。
这个由青年主导的“谈星事”议事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围桌会议”,发挥青年群体触角广、思路新、活力足的优势,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基层善治,说到底就是要贴近居民生活需求、心理需求,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大闸社区党委书记林开芳说。
这个拥有常住居民5500余人的老社区,组建起党员服务、便民服务、老年服务、心理疏导服务、妇女儿童服务“五邻”志愿服务队,并建立“蜜邻积分”机制,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可兑换的商品与服务。目前已有300余名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在专业市场治理方面,江北区创新推行“六零工作法”,即“联动零距离、矛盾零积累、法治零缺位、管理零盲区、服务零跑腿、信息零界限”。
江北区共有专业市场12家,主要市场商户达4000户。以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市场总建筑面积33.45万平方米,经营户1600多户,摊位近2000个,日车流量超过8000辆。老庄在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除了开店,还兼任调解员。一次,两经营户因为小事争执起来。老庄通过“曲线”调解的方式,避免当事人双方矛盾冲突升级,实现“矛盾零积累”。
此外,区公安分局完善“派出所企业联防、市场安保人员自防、经营商户相互协防”的治安防控网格,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防,实现“联动零距离”。市场在人流量较大的交易区、进出口,增设监控设备及智慧岗亭,通过人车比对识别、数字监控等系统,提升技防物防水平,实现“管理零盲区”。
解法3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变“智理”
“您好,您的消防灭火器已经过期,请及时更换。”在洪塘街道,专属网格员走进沿街店铺,通过最新升级的专属网格线上小程序,协助、配合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
这一情景,正是江北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江北区聚焦店铺管理的痛点、堵点、难点,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开发“店事通”应用,上线店铺管理“一件事”子场景。如把洪塘街道2300余家店铺划分为5个专属网格,抽调专业人员兼任专属网格员,每个网格中配备一名执法人员,在建立起一支承担店铺巡检的高效队伍的同时,有效解决基层治理中长期面临的“有责无权”困境。在巡查手段上,通过安装“三合一”感应设备,利用热感监控设备感知沿街店铺违规住人等现象;通过安装油烟检测设备,自动采集油烟排放数据。
“创新打造商企巡查数字治理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人工巡查向‘数据跑腿+智能研判’的治理升级,推动基层执法效能提升。”江北区社会治理中心有关人士说。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是江北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江北区社会治理中心以“全域智治”为目标,通过平台贯通、资源融合、智能算法等手段,开发多样化治理工具,数字赋能前端信息采集排摸、终端智能分析研判等环节,全面提升城乡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围绕数字化改革目标,江北区深入探索“152”“141”两大体系贯通衔接的模式、路径,通过建强前端感知,构建“人防+技防”的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体系,依靠数字化手段即时甚至预先感知社会矛盾风险点。
2021年11月初,江北区全域治理运行平台试运行启动,辖区某快速路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报警人直接就近扫二维码报警牌一键报警,全域治理运行中心大屏幕的交警子驾驶舱地图马上显示出事故信息,民警通过高架监控,查看并确认事故状况,并调取附近警力最快速度现场处置。而这一切,用时仅仅15分钟。
江北区外漕村以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赋能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智管家“五码”应用,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实现乡村治理“碎片化”向以数字平台为中心的整体性治理转变。据介绍,通过“人员码”能实时查询社员的基本信息、股权信息、安置信息;借助“公开码”,村级各类公开信息“门门清”;“资产码”为各类资产颁发了“身份证”,“一物一码一图”一览无遗;“交易码”方便村民参与集体资产交易;“资金码”能实时快捷收取各类费用……
“过去村民们想要了解村里的大小事,要特意到村里的村务公开栏看,现在有了‘智管家’,老百姓扫一扫就可以看清村里集体经济的运行情况。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能拍下来发给村干部请教。”外漕村村民郑老伯说。
“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江北区具有城乡交融的典型特征,给区域社会治理工作带来了挑战。”江北区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李冠杰表示,下一步,当地将以“北岸和·全域治”强基提优行动为总牵引,着眼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全面提升全域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