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平安建设始终是基石,关乎民生福祉与区域发展的全局。近日,嘉兴市秀洲区召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秀洲工作会议,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全面部署平安建设新任务,为区域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锚定方向。
平安秀洲建设21年来,秀洲区秉持“大平安”理念,砥砺奋进、硕果累累,连续20年交出高分答卷。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突破,铸就了秀洲坚实的平安根基。
筑牢安全底线:平安环境持续优化
秀洲区始终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这一核心目标,全方位、多层次发力,持续改善全区社会治安环境。2024年,秀洲区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利剑·风暴”冬季攻势等专项行动,成功摧毁一批犯罪团伙,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在反诈工作方面,全区纵深推进反诈人民战争,电诈发案、案损数同比分别下降3.6%和10.1%,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达到近5年来的最低值。
在交通安全领域,秀洲区发起两轮交通安全“百日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190处“星光工程”点位、90处路口标准化改造,极大地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系数;创新货车联动共治机制成效显著,涉货车交通亡人事故同比下降40%,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1.9%,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降至近10年来最低。
在消防安全领域,秀洲消防积极推行“1+X”建队模式,成效显著。全区各类灾害事故平均首战到场时间大幅缩短约30%,现场处置时间减少约40%;同时,制定并出台《镇、街道专职消防队和前哨站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秀洲区专职消防队前哨站技术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精心构建“1+2+4+7+25+N”的城乡“10分钟”灭火和应急救援体系。
在应急安全工作中,区应急管理局深入推进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搭建秀洲特色“四组两队”组织架构并获全省推广,在全省率先单独设立应急消防管理机构,7个应消站按一类站提质升级并100%通过市级验收,洪合镇入选省政府民生实事应消体系建设三个最优点位之一。
社会治理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
治理需求群众提、治理手段群众认、治理方式群众选、治理工作群众推、治理效果群众评……运秀社区“红运WE家”是秀洲区高照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探索的缩影。从“善治清合力”秀清模式、“蓝领公寓”新义模式、到“红运WE家”运秀模式,秀洲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如今,小区环境提质提档、矛盾纠纷日益减少、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秀洲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的新阶段,全力构建并优化“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区域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推动“141”基层治理体系向纵深发展。
新塍镇火炬社区深耕“五群”工作法,打造全区首个社区级一站式中心,不断夯实基层底座。王江泾镇智能家居产业园基层治理联动工作站在服务中融入警务,在警务中探索韧治、在韧治中提升平安。新城街道创新实践“三治”融合+新途径,科学谋划构建“1+8+N”韧治体系,将社区党建联建与社区周边的“环楼宇”治理有机融合,赋能社区服务提质升级。
秀洲“红马甲”、平安大走访这些平安秀洲的“宝典”,在2024年被赋予更丰富的形式,比如冬季平安大走访,区级机关干部奔赴基层,参与“平安三率”、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带动全社会共建共享平安秀洲。
依托条块联动的系统集成效应,秀洲区切实落实镇(街道)及各部门平安建设责任,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全力以赴防风险、保稳定、护平安。
法治护航经济:以“大平安”促“大发展”
经济发展与平安建设相辅相成。秀洲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早在2018年,嘉兴市首家检商服务工作站落地秀洲,搭建起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沟通的桥梁,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区公安分局以“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为抓手,组建“秀安星”为企服务团队,推行“一企一警长”服务机制护航发展。区法院依托“民声一键办+共享法庭”,打造安心驿站,统筹源头治理和立案规范化,实现群众诉求一次性化解。全域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将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产业园区,建立6个工业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厂门口”法律服务。
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核心竞争力。秀洲区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缩短维权周期,降低企业维权成本,让企业能够安心投入研发创新。根据光伏、新能源、医疗、物流、电商等不同行业需求重点,秀洲区为企业提供符合切实需求的综合法律服务,2024年开展涉企法律咨询3820件、专题讲座140余场次、普法宣传94次。
此外,秀洲区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在城市运行、市政等领域,开展双随机、重点专项等执法检查,提升执法质效;实施“差异化”监管,拓展信用监管信息应用场景,根据经营主体信用风险评分实施分类监管,对信用良好企业实施“免检”服务,做到重点领域专业化评价、差异化监管;创新企业信用修复一键办,开发“秀信驰复”信用修复小程序,实现“不出户、零次跑、零见面”即可申请信用修复,2024年全区共修复17家企业信用,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