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的温情瞬间

2025年高考启幕,浙江省40.2万名考生奔赴全省81个考区、410个考点的1.3万余个考场。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连日来,全省公安机关同步启动“全方位守护模式”,以暖心服务为考生保驾护航,一幕幕温情瞬间在考场外上演。

“学长团”来加油

7日清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点外,一支特殊的“学长护考团”格外引人注目。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新狮派出所民警徐正杰、方德正、朱凌琰以全新身份回到母校,为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保驾护航。

早上7点,3名民警已穿戴整齐,在校门口忙碌起来。拉警戒线、维持秩序、帮助有需要的考生……徐正杰回忆,“当年高考时看到执勤民警就很感动,如今能以警察身份守护追梦的学子,感到无比自豪。”这是他首次参与高考安保,心情异常激动。

“你们都是最棒的!”

“我们是校友、更是战友!加油!”

“学长在,放心!”

一声声温暖的鼓励在考点外回荡。方德正看着眼前的学弟学妹,7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场景历历在目。“身份的转变带来更多的是责任与担当。”目送考生步入考场时,他心中默念着祝福。

更巧的是,朱凌琰在护考时偶遇了当年的班主任。老师欣慰地说:“看到你梦想成真来守护学弟学妹,我很骄傲。”这对师生短暂寒暄后,立即又投入到各自的护考工作中,直到所有考生顺利入场,才稍作休息。

交警父亲的护考路

7日清晨,兰溪西山路绿锦苑小区内,54岁的交警叶晓东轻轻叩响女儿房门。晨光中,他藏蓝警服上的党徽格外醒目,餐桌上并排放着女儿的高考文具袋和他的执勤对讲机。

叶晓东为女儿护考  兰警 摄

这一天,叶晓东迎来了从警生涯第12次高考护航,但身份却格外特殊——他既是兰溪一中考点的护考民警,也是一名考生家长。当女儿身着白校服汇入进场人流时,他正弯腰整理警戒锥桶,荧光黄反光背心在路面投下晃动的光影。

“3年前中考时就这样送她,如今依然能在最近处守护。”望着女儿背影,这位老交警喉结微微颤动:“爸爸就在外面,放心考。”

12年来,这名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兰江中队民警,在考场外留下了许多珍贵记忆:

2018年暴雨中,他载着哭泣的考生飞驰赶考,7分钟跑完平时20分钟的路程,临别还不忘递上一块糖果安慰;

2020年,他为中暑女生送药并搀扶进场,两个月后收到女孩从大学寄来的感谢明信片;

还有那些紧急开道、快速处理事故、帮家长找回失物的点点滴滴……

“每年护考都像在打仗,只不过我的‘试卷’是考生的笑脸。”叶晓东常说,警服和党徽让他把每个考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牵挂,“看到他们笑着进出考场,心里总是暖暖的。”

一起“爱心接力”

7日上午,一通紧急报警打破了宁波鄞江中学考点的平静:一名考生抵达考场后,忘带证件。辅警王杰立即与家长汇合取件,在联丰环南岗完成“第一棒”交接;辅警陈志峰随即驾驶警车疾驰,仅用16分钟,就完成原本40分钟的路程,将证件安全送达。

同一时刻,宁波镇海中学考点也上演暖心一幕。民警杨华发现一名考生未带身份证后,立即展开行动:联系家长远程指导送证路线、协调户证中心准备临时证件、安抚考生情绪。最终在开考前,家长及时将证件送达,民警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江山的护考接力同样扣人心弦。城北中学考点一考生发现身份证丢失,民警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行政审批科开通“绿色通道”线上核验,交警铁骑全程护送考生往返行政服务中心,仅用20分钟就完成临时身份证补办。考生准时进入考场。

自去年以来,衢州公安便在全市部分考点设置“一窗通拍”终端,考生通过人脸识别可当场打印临时身份证明;各户籍窗口还推出加急办理、延时服务等便民措施。

在海岛舟山的普陀中学考点,则上演了温情一幕:一位考生因佩戴电子表被拦下,眼看开考在即急得眼眶发红。执勤辅警林登科二话不说,摘下自己的机械表给考生戴上:“戴上它,稳稳地上考场!”

考场外的“仪式感”

在各地高考考点外,执勤民警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为考生送上特别祝福。

嘉善县高级中学门口,一条由红毯组成的特殊斑马线格外醒目。上午,考生陆续走过这里,踏入校门,进入考场。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解释,这条斑马线的设置数量是有讲究的,一共7条,讨个彩头,希望大家都能上线,考上自己梦想的大学。“这不仅祝福考生考试期间平安顺利,更希望他们能放松心态,发挥最佳水平。”执勤交警马天旸解释道。

嘉兴公安的护考警车 周晨磊 摄

宁波效实中学考点前,一辆车牌为“浙B・0211警”的警车吸引了众多目光。这辆随时待命的“两用警车”还有一个暖心设计——交警邀请考生触摸“211”车牌号码,用这个特别的数字组合传递美好祝愿,帮助考生缓解紧张情绪。

象山考点的送考现场则飘着粽叶清香。交警举起粽子,让考生用头轻触,取“高粽”谐音,寓意“一举高中”。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互动,让考点外少了几分紧张,多了几分温情。

现场民警说,愿所有考生提笔从容、落笔无悔,在人生的重要考场上书写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