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寻亲路上,为漂泊的心灵照亮归途

2月10日下午2点40分左右,D3215动车准点到达宁海,在鱼贯而出的人群中,宁海姐妹寻亲团志愿者林秋霞一眼就认出了寻亲者河河(化名)。“欢迎回家!”林秋霞的一句问候,让河河红了眼眶。河河从小生活在山东德州,阔别家乡41年后,经历7个小时的车程,跨越1000多公里,这条回家路终于走到了目的地。

在宁海姐妹寻亲团志愿者的安排下,河河推开会议室的大门,早已等候的河河姐姐石女士和弟弟小石快步上前送上鲜花,与河河紧紧相拥,三人眼眶湿润。据了解,40多年前,河河的父母因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将小女儿送养,等家里条件好些后,一家人就四处打听寻找,却一直没有小女儿的消息。

转机出现在今年1月,在宁海姐妹寻亲团志愿者的帮助下,宁海石某夫妇的血样与河河的血样经公安部门比对成功。“父母年近七旬,他们一直在等你回家,这两天都没睡好……”石女士握着妹妹的手说。

“真是太谢谢志愿者了,让我找到了亲人。”河河拿出准备好的锦旗送给宁海姐妹寻亲团和民警。

河河的故事,是宁海姐妹寻亲团成立6年来助力96户家庭团圆的一个缩影。

2018年,林秋霞因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加入寻亲群体。在无数个不眠夜中,她与天南海北的寻亲者彼此扶持,逐渐萌生了组建团队的想法。同年11月,宁海姐妹寻亲团正式成立,成员只有3人。虽然人不多,但他们很快就与山东、浙江等多地公益组织建立协作网络。

志愿者的日常琐碎却艰辛:入户走访、张贴启事、采集血样、联络警方、扩散信息……2019年,团队首次组织大规模DNA采集活动,成功让两个家庭团聚;同年8月的宁海首届寻亲会上,4户家庭相认,林秋霞也在此找到了自己的妹妹。“那一刻,所有坚持都有了意义。”她回忆道。

寻亲团的努力,离不开与警方的“双线协作”。四年前,宁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DNA技术专家赵建平在一次寻亲采血活动中与林秋霞结识。自此,警方覆盖全国的DNA数据库与志愿者的基层“情报网”深度融合,奇迹由此接连发生:山东德州的杨女士曾因线索不足寻亲无果,最终在志愿者帮助下与亲人相认;宁海郑女士与失散多年的山东妹妹通过DNA比对重逢;河南的白女士在寻亲团宣传海报上认出幼时照片,与宁海杨先生相拥而泣……

如今,宁海姐妹寻亲团成员已发展到14人,他们正探索与更多公益组织的合作,扩大寻亲信息覆盖范围。每逢春节、中秋、元宵节,志愿者们总是格外忙碌——这些象征团圆的节日,恰恰是离散家庭最渴望温暖的时刻。河河一家团聚的笑声犹在耳旁,但寻亲团已经又迈开了脚步,他们的使命始终如一:用坚持与技术,为更多漂泊的心灵照亮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