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你们,我终于有自己的家了!”近日,在开化县林山乡“一堂一庭”调解室,老邹忍不住潸然泪下,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这起纠纷在诉前顺利化解,得益于“政协民生议事堂+法院共享法庭”(简称“一堂一庭”)融合互促机制。
房屋买卖起纠纷
此前,老邹外出多年失联,户口被注销。其间,老邹家的房屋被烧毁,宅基地无其他合法继承人,村集体按照合理流程完成土地复垦。
2023年6月,重新现身回到村里恢复户口后的老邹,要求村里给予解决审批建房事项。然而,老宅地位置既无法重新安排农用地转建设用地,也没有可供建房的闲置宅基地,所以一直无法落实。
2024年6月,同村村民老刘因房屋长期闲置,与老邹协商卖房,之后却突然反悔了,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
政协委员和法官联手
“要不你去乡里‘一堂一庭’试试,那里有政协委员和法官一起帮忙解决纠纷,上次老王和老李承包地的纠纷就是他们给解决的。”在热心村民的建议下,老邹来到林山乡“一堂一庭”调解室寻求帮助。
为了实质性化解纠纷,定点联系的开化县政协委员余垚军和开化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周宇建议召开专题协调会,邀请乡村干部、老邹和老刘一同参加,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村里没有宅基地可以批给我,老刘家原来同意把房子卖给我,现在又后悔了,我都不知道该起诉谁?我想有个自己的家,怎么就那么难呀!”一坐下,老邹就忍不住倒苦水。
见此情景,周宇立刻安慰道:“你重新落户村集体,作为原拥有宅基地的无房户,提出建房申请,诉求是合理的。你先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帮你解决问题的。”
“当时情况下,我们对土地进行复垦,程序上都是没有问题的。老邹回来以后,村里也多次讨论想要帮他解决住房问题,但是现在没有宅基地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呀。”村干部无奈地说道。
听取了双方的陈述,余垚军提出建议:“我们能不能尝试在存量的房屋中寻找合适资源,来解决老邹的住房需求呢?听说老刘房屋闲置,想要卖给老邹,后来为什么不卖了呀?”
此时,老刘支支吾吾说道:“我们两个人私下签的协议,不知道有没有用呀,而且价格方面我后来想想还是不太满意的。”
对此,余垚军劝解道:“你按照之前的约定,把老房子卖给老邹,他的问题能解决,你空闲的房屋也能价值最大化,这是好事情呀。至于你担心的协议效力的问题,法官也在,我们都会帮你审核的。”
“我看了你们的协议,同村村民房屋买卖若不违反‘一户一宅’政策,村集体没有意见,是可行的。”周宇就协议效力问题向老刘释明,希望老刘可以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履行自己的义务。
“我相信你们,我同意将房子卖给老邹,价格还是按照原来的。”顾虑被打消后,老刘表态说。
“一堂一庭”源头解纷
调解结束后,余垚军又特意叮嘱乡里和村里要积极协助老邹和老刘办理过户手续。
半个月后,老邹领到了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他激动不已,来到林山乡“一堂一庭”调解室表示感谢,漂泊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一堂一庭’平台,通过法院提供法律支持,政协委员明晰事理,做到人情与法理兼顾,可以更好地促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作为“一堂一庭”的调解员,余垚军感慨地说。这是他2024年以来参与调解的第23起纠纷,每一次成功调解都让他深感欣慰和自豪。
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让老邹重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也彰显了“一堂一庭”机制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开化法院聚焦村级工程、村民住房、农产品保护等矛盾纠纷,充分发挥“民生议事堂+共享法庭”融合互促优势,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2024年以来,已开展“一堂一庭”活动26次,联合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
下一步,开化法院将进一步优化“委员说理+法官释法”多元解纷模式,通过“一堂一庭”机制,发挥政协委员、指导法官经验丰富、专业对口优势,联合开展纠纷调处,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见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