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雷”过的培训机构是如何“起死回生”的?全省首个现代产业社区给出有“家味”的答案

最近,一家曾“爆雷”过的教培机构,变成了杭州市滨江区星光大道商业综合体内最具人气的店家之一。

这是一家儿童轮滑培训机构,早在2023年底,因为资金链断裂,这家店的老板突然“消失”,留下“一地鸡毛”的局面——几十名家长预付的课程费用拿不回来、培训老师被拖欠工资、商场被拖欠物业费……当时,怒气冲冲的家长、手足无措的老师和无奈叹气的商场物业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家培训机构居然还能“起死回生”。

轮滑培训机构迎来“新生”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得先讲一讲全省首个现代产业社区——星光产业社区的成立。

在滨江区的核心区域,有一块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却汇集了30座大厦、1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和1427家企业,每天有3万余人往返于此。大量高新产业聚集,带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机构“爆雷”、物企矛盾、物资纠纷等。为了应对诸多挑战,2023年2月,星光产业社区“应运而生”。有别与传统社区,星光产业社区的服务对象从社区居民变成了企业和员工。要怎样借助社区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在成立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星光产业社区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出了不少经验。

轮滑培训机构的“爆雷”事件,正是星光产业社区成立之初,社区工作人员遇到的棘手难题之一。

“当时我刚过来接手工作,也没啥经验,事情发生后,我和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商场负责人、轮滑培训机构老师和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召开了座谈会。”星光产业社区负责人来醉鎏回忆说。

在各方“七嘴八舌”出主意的座谈会之后,事情迎来了转机。“在这场座谈会中,我们了解到,这家培训机构的几位老师都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他们愿意继续留下来给孩子们上课。”来醉鎏说,“基于老师们的意愿,我们想到了产权转让的法子。”

于是,在社区的积极协调下,几名被拖欠工资的老师成了轮滑培训机构的新老板,重新开业的初期,社区还帮忙链接资源,一起策划推广活动,重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几个月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轮滑教培机构成功转亏为盈。

“这件事情,让我们对于预付式商家的‘爆雷’问题有了警觉。”来醉鎏说,为了尽可能减少“爆雷”带来的连锁反应,社区建立了一套预警机制。“我们先是总体排摸了辖区内所有企业、机构,然后根据他们的当下运营情况划定了风险等级;再由我们的社区网格员、楼宇管理长以及平安宣传员等时时走下去,随时掌握商家情况,遇到租金、物业费收缴情况不乐观的企业,就提早介入,避免恶劣情况的发生。”来醉鎏介绍说,“比如,我们会和辖区内其他同类型的机构沟通,引导消费者将无法退费的课时‘打个折’转到经营状况良好的机构去。一般来说,这些机构为了发展潜在客户,都是愿意接收的。”

在社区的积极介入和协调下,辖区内因“爆雷”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大大减少。2024年以来,星光产业社区预警处理了3家有较高倒闭风险的机构,有效避免了恶劣事件的发生。

社区还将预警机制延伸到了产业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比如,组织人员精细化走访各家企业,收集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诉求,提供相应的帮助。

“我们公司成立于2023年上半年,社区来走访时,正值我们的创业初期。了解到相关诉求后,社区第一时间为我们链接了辖区内多家银行资源,并提供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我们解决了初创期的诸多难题。”杭州赞生医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我们想要打造一个企业间的熟人社会,‘家人和朋友’之间解决问题会更方便。”来醉鎏说,为此,2023年12月,星光产业社区在江边打造了一个“星光会客厅”,企业可以在这里开交流会,员工们也可以来坐一坐。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星光会客厅”就面向辖区内企业员工举办了一场火锅派对,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这里围着火锅涮肉吃饺子,过了个“早年”。

“虽然我们产业社区面向的是企业和员工,但我们一直把企业当作‘家人’,希望让职场也拥有‘家味’。只有大家把这里当成家,才会愿意把困难说出来;把难题说开,才能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来醉鎏说。刚刚陪“家人”吃完新年的第一顿火锅,他又开始计划新一年的精细化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