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政法工作综述之二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浙江政法系统奋力绘就平安浙江新画卷

舟山市岱山县东沙社区的党员服务队开展平安巡逻 王志浩 摄

“枫桥经验”陈列馆 图源网络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过去一年,浙江政法系统以筹备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为契机,以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总抓手,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平安浙江建设走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84%,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新时代的浙江,平安和谐更加清晰可见、真实可感。

  坚持发展 新时代“枫桥经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平安建设根基,浙江有自己的“法宝”。

  2018年11月12日,绍兴迎来了一场盛事——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大会深刻总结了坚持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鲜明指出了“枫桥经验”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奠基之举、固本之功,强调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以筹备纪念大会为契机,一年来,浙江政法系统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部署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建设,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实做强全科网格,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30万余专兼职网格员活跃在全省6.9万个网格上,基层治理“底座”进一步夯实。

  ——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建成“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2000个,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判团等社会治理新载体百花齐放、成果喜人。

  ——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建设完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全年5.5万余件纠纷在线完成调解;推进“雪亮工程”建设,252.9万个视频监控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守护百姓安全。

  ——做深做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广出租房“旅馆式”“星级化”管理和新型居住证制度,建成出租房“旅馆式”管理总台5000余个,发放居住证500余万张,流动人口精细服务、精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推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全省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9.3个,基层社会治理活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省、市、县、乡各级普遍构建起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省近万个心理服务中心、站点、心理咨询室作用初步显现。

  “盆景”变“风景”、“风景”变“全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经验遍及全省各地,平安浙江建设的基层基础自然愈加坚实。

  深入推进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平安浙江,容不下黑恶势力。

  今年春节前夕,浙江省公安厅扫黑办发布消息:虞关荣等59人涉黑案已侦查终结,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消息一出,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有“伞”必打!一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浙江政法系统会同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以千钧之力、雷霆之势,在全省掀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波又一波强大攻势。

  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先后出台案件会商、通报、快速移送处置等14项制度;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四次“钱潮”系列集中统一行动;纪检监察同步介入重大黑恶案件,深挖彻查腐败和“保护伞”……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让黑恶势力无处遁形,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年来,各单位制定出台举报奖励、证人保护办法等制度,各地普遍开门接访,广泛动员群众检举揭发,线索排摸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打赢攻坚战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凝聚。

  战果传来,振奋人心。一年间,全省累计打掉涉黑组织65个、涉黑涉恶团伙2025个,批捕5251人,起诉3758人,深挖“保护伞”124人。

  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一年来,浙江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边扫边治边建,既“破”又“立”,在源头治理上下足了功夫。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在打击“村霸”专项整治、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回头看”的基础上,全省深化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调整不称职村(社区)干部915名,整改帮扶后进村(社区)党组织1628个。

  ——堵塞监管漏洞。

  各地对依法查处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逐一剖析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成因,查找行业主管部门前端管理漏洞和问题,举一反三,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黑恶势力滋生空间被最大限度挤压。

  ——强化综合治理。

  各地探索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五议两公开”、民情民意快速反应等制度机制,基层涉黑涉恶问题“免疫力”进一步增强。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黑恶势力,绝不造成任何一起冤假错案,绝不让黑恶势力乘虚而入、把持基层政权,绝不让黑恶势力滋生繁衍、做强做大,绝不允许任何一个地方因黑恶势力猖獗而民怨沸腾!扫黑除恶不断向纵深推进,平安之花更加绚丽夺目:一年来,全省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全省刑事案件总量和命案、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07%、8.91%、27.25%。

  集中整治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人民群众最痛恨什么,政法机关就着力打击什么。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什么,政法机关就着力解决什么。

  2019年1月29日,省公安厅在杭州集中销毁1.74吨毒品,涉及海洛因、冰毒、氯胺酮、大麻、摇头丸、可卡因、鸦片、恰特草和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质10余类,创下历年来一次性销毁毒品数量、品种、规模之最。

  毒祸猛于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浙江政法系统始终“零容忍”“零懈怠”。

  过去一年,省公安厅牵头实施全省毒品问题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开展无毒品县(市、区)创建,对19个重点县(市、区)实行挂牌整治,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00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000余人,新发现吸毒人数、未成年吸毒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26%。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必须像防命案一样防交通亡人事故!

  过去一年,浙江政法系统推广台州等地经验做法,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加大对电动车安全监管力度,将交通违法整治纳入平安暗访,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5.4%和29.1%。

  把教训转化为动力,打好消防安全的翻身仗。过去一年,浙江政法各单位以出租房“旅馆式”管理为牵引,大力推动消防安全综合管理,全年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5%和37.5%。

  工作推进到哪里,考核跟进到哪里。省平安办以平安暗访推动问题整治的同时,还创新平安考核办法,首次推行过程性指标考核、分级考核,市、县级责任进一步压实。

  针对平安暗访中发现的突出隐患和问题,2018年11月,省委政法委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药品监管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广电局等7部门出台《保健品市场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场针对保健品市场欺诈营销、虚假宣传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省拉开序幕。

  ……

  一系列举措落实落地,一大批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得到明显改观,浙江人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