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监狱系统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夏秋之交,上海佘山脚下。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监狱系统相约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基地,聚焦“共享区域发展成果,共同推进监狱教育改造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举办年度长三角刑罚执行一体化运作会议,全面启动评估数据、矫正项目、专家人才、工作经验“四个共享”深度合作。

近年来,长三角监狱系统对标高质量发展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各自特色,相互聚集整体优势,围绕“改造人”的中心任务,开拓创新、携手并进,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收获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深耕艺术矫治 让暴力犯提笔重绘人生

坐标:上海青浦 提篮桥监狱

在百年老监狱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罪重刑长”的顽危犯、暴力犯不在少数。

“胡警官,你别跟我谈改造,我的刑期比命长。”初入监时,面对监狱民警胡鹏的苦口婆心,“多进宫”罪犯吴某不以为意。从档案中了解到,吴某的一生几乎都在高墙内度过。

胡鹏耐心观察记录吴某的言谈举止,逐步完善对其危险性评估和心理画像。针对吴某典型情绪型暴力犯的特征,胡鹏和监区同事一起开展集中“会诊”,研究对吴某的矫治“处方”。

对于这类罪犯的改造,寻常方法往往效果不明显。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胡鹏发现吴某竟然对书画有着不一样的反应。尽管表面上仍是抵触排斥,但当其他罪犯展示大墙里的书画习艺成果时,吴某难得静下了心。

“我放下刀棒已经不容易,拿起画笔更是不可能。”面对民警的提议,吴某并不配合,但时间一长,他对胡鹏的坚持表现出不好意思,“勉为其难”选择加入监区的书画兴趣矫正班。提起笔,吴某感受到一笔一画间的乐趣,更是在民警的鼓励和引导中渐渐坚定决心,用画笔重绘人生。

在20年的从警生涯中,胡鹏相继开展过对老病残罪犯、新收严管罪犯、暴力罪犯等多种类型对象的教育改造。他努力帮助迷途囚子重塑精神世界,彻底蜕变新生。

十多年前,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成立暴力犯分类改造试点监区,胡鹏和他的同事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教育改造规律,总结暴力犯分类矫治路径。这些年,监区通过建立民警传帮带教和协同攻坚机制,一批又一批青年民警投身难管难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而胡鹏也带领探索形成了评估、管理、矫正一体化的“暴力犯改造模式”,先后有50余项课题成果在全国评比中获奖,暴力犯分类改造课题获得司法部全国监狱系统调研一等奖,形成教育改造工作的“上海经验”。

巧播教育“种子” 开出“改造”硕果

坐标:安徽合肥 潜川监狱

“我师父可是监狱教育改造‘大满贯’选手!”对话中,民警小张充满敬佩。

小张口中的“师父”正是安徽省潜川监狱90后民警程翕。一次,程翕所在监区新收了一批罪犯。其中,石某才21岁,却先后有过多年服刑记录,这引起了程翕的高度关注。他了解到,石某长期“混社会”,入监不久多次违反监规,摆出一副“柴米不进、油盐不吃”的态度。程翕细致观察,发现石某虽然有暴力倾向和自卑心理,但同时也表现出强烈的亲情牵挂。于是,一个亲情转化方案开始实施……

不久后,石某亲属寄来了30多张家庭照片,并在家信中明确告诉石某,若是当月无违规违纪,便可以申请从民警那里获得2张照片作为“奖励”。对石某来说,亲人的照片无疑有巨大的吸引力。

就这样,3次、2次、1次……石某的违规违纪次数越来越少;1张、2张、3张……石某收到的家庭照片也越来越多。正是这一个个“小目标”,引导石某走过了15个月无违规违纪的服刑之路,最终他的改造态度也发生了质变。

如今,石某早已获得新生,而程翕仍坚守在“改造人”的前沿阵地,奋战在教育改造下一个“石某”的路上……从警12年来,程翕已成功教育转化思想固执、评估具有危险性的罪犯20余人。

2022年8月,程翕作了一次探索尝试,主动请缨到入监监区跟班学习,了解掌握新入监罪犯管理方法,打算将新收罪犯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常押犯的教育改造中去。他通过在监区单独设置新入监罪犯小组,实施集中关押,并结合不同罪犯刑期特点、改造需求、群体特征,科学设置计分考核、减刑假释、会见通信等教育课程,帮助他们制定计划,平稳走好改造的第一步。在程翕的努力下,目前这套“二次入监教育管理模式”已作为样板在潜川监狱推广,而程翕的探索仍在继续。

把准矛盾诉求“风向标” 构筑大墙平安“好枫景”

坐标:浙江湖州 长湖监狱

“我悬了半个月的心终于能放下了,真不知道怎么感谢警官的帮助!”

2024年高考前夕,罪犯张某高三的女儿因学习压力大而茶饭不思,通过亲情电话得知这一情况后,向来改造平稳的张某情绪发生了明显波动。甚至有时民警叫他,张某也会迟钝好久才有回应。浙江省长湖监狱民警戚玉平很快发现到这一异常,第一时间谈话介入了解情况。

在监狱牵线和民警安排下,一场针对张某女儿的心理健康指导,由湖州市红十字心理健康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通过视频网络远程展开。

几天后,再次拨打亲情电话,听到那端传来女儿清脆而愉悦的声音,张某焦虑的心才得以放下,他第一时间向民警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在浙江省长湖监狱,快速发现、研判、化解罪犯矛盾诉求,已成为一整套长效机制。“罪犯矛盾诉求多元化解工作,本质是罪犯教育改造的一种新形式,既确保了监狱民警准确掌握罪犯思想动态、因人施教,又在矛盾诉求化解中潜移默化建立良性互动的警囚关系,增加罪犯对民警的信任度,为民警开展长期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副监狱长徐卫青介绍。

近年来,浙江省监狱系统以罪犯矛盾诉求多元化解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教育改造新路子。这套机制坚持法治思维,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最大限度将风险隐患解决在狱内,赋能社会安全稳定;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民警主动收集矛盾能力,畅通罪犯表达诉求渠道,推动矛盾诉求源头解决、多元治理;坚持系统观念,把“枫桥式分监区”嵌入“标准化分监区”建设,组合运用科学管理、规范执法、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等手段,协同化解罪犯矛盾诉求;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业务信息颗粒归仓,实现“信息一屏掌握、预警一图可现、处置一网协同”。

拓展融合互动 探索教育改造崭新样本

坐标:江苏苏州 苏州监狱

2024年母亲节前夕,罪犯黄某向民警诉说着一个心愿,想把参加公益捐赠活动的证书当面送给母亲作为节日礼物。

证书背面,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妈,这是我用自己的劳动报酬捐给受灾地区的证明。以前我总想着索取,现在才懂只有付出才能活出价值。”黄某的心愿,最终在监狱母亲节“云+”主题帮教活动中实现。

这是江苏省苏州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创新探索。“2023年以来,我们培育罪犯‘新生之火’公益改造项目。”苏州监狱教育矫治支队民警隽同强说,通过引导罪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他们用双手“赎罪”,在共情和互动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坚定向善向好的改造决心。

2024年6月,广西部分地区发生洪灾后,苏州监狱甘肃籍罪犯李某主动申请参加公益捐赠活动,他表示上次甘肃地震,家乡受到大家帮扶,这次他要把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

两年来,苏州监狱有超过1100名罪犯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申请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为受灾群众、困难群体献出一份特别的爱心。

这场穿越千里的特殊互动,也通过“云端”转递回高墙内。苏州监狱公益改造项目对接帮扶了10名特困学生,2024年7月,受助的蔡云(化名)以优异成绩被985院校录取。暑假期间蔡云特地参与了监狱“项目化教学”线上互动,为罪犯带来一堂《刑期,也可以成为“学期”》的主题教学课。

如今,“云+”主题帮教已成为苏州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融合创新的样本。“我们依托政务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帮助罪犯亲属转递‘云信’‘云寄语’,在线开展‘云帮教’‘互动云课堂’,邀请社会各界参与课程设计,进一步提升教育改造针对性。”苏州监狱教育矫治支队支队长杨洋表示,监狱全链条融合教育机制已初具雏形。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独特的区位优势赋予更多的责任与使命。长三角监狱系统将继续引领监狱工作改革创新,走深走实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进一步凝聚教育改造工作的强大合力,全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