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繁茂,在于根系牢固;国治国兴,在于基层善治。近年来,在党委领导下,瑞安市人民法院与湖岭镇综治中心同向发力,共同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协同推进前端解纷、实质解纷,倾力构建“少讼无讼”基层治理良性格局。
聚力同行,下活纠纷化解“一盘棋”
“闹了这么多年的矛盾终于解决了,多亏了你,真的太感谢了!”当事人何某某紧握湖岭镇综治中心调解员老何的手激动地说。
何某某是湖岭镇某村村民,因土地承包合同效力及土地赔偿款问题,与村集体产生矛盾。面对纠纷,双方互不相让。多次协商无果后,何某某将村集体诉至瑞安法院。
借助湖岭镇综治中心调解员熟悉乡情民俗的优势,法院第一时间将案件流转到中心,调解员老何详细了解案情后,就争议难点第一时间咨询了法官。有了专业底气之后,老何便找到几个在村里有一定威望的代表,一起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经过多次上门走访、释法析理,当事人与村集体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2021年10月,瑞安法院与湖岭镇党委签订以集中解纷力量高效化解纠纷为核心内容的合作备忘录。基于此,湖岭镇党委将派驻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各个地方的人民调解员,全部汇聚于湖岭镇综治中心,并将村居干部等纳入协助调解范围,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努力让群众“走进一个门,纠纷一站解”。
“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们依托综治中心,把解纷力量集聚在一起,不仅能最大限度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还能促进‘方言方语’和‘法言法语’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湖岭镇党委副书记宋德光如是说。
数智赋能,织密司法服务“一张网”
每天一早点击查看矛调案件管理系统信息,是目前湖岭镇综治中心调解员的日常,也是中心克服“调解介入缓慢”“收案途径单一”等问题的“法宝”。
为了让司法服务“增温提速”,瑞安法院联合湖岭镇党委,开发矛调案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法庭、派出所、交警队、司法所等基层站所受理的湖岭镇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在线汇集至湖岭镇综治中心,进行统一分案、统一管理、集中调处。同时,湖岭镇综治中心整合咨询、立案、调解、保全、开庭等全流程诉讼服务,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2022年12月,湖岭镇矛调案件管理系统正式运行。截至2025年3月底,平台共受理纠纷1112件,调解成功747件,调解成功率达67.18%。
“有了这个平台,既能精准汇总我们手头的纠纷,也能让我们实时查看纠纷化解进度,做好下一步的打算。这比以前方便多了。”湖岭镇综治中心的一名调解员感慨。
此外,瑞安法院在湖岭镇综治中心设立共享法庭,不仅能让湖岭镇综治中心调解员便捷、快速地获取法官的线上指导,也能通过普法微电影、微视频、动漫等,及时了解法律知识。
强化保障,拧紧基层治理“一股绳”
“综治中心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我们将在法定职责范围内,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运行,为基层治理做好法治服务保障。”瑞安法院陶山法庭副庭长陈成益说道。
为了切实提高基层调解员的解纷能力,有效增加基层司法资源供给,瑞安法院还联合湖岭镇综治中心建立“一个法官、一个值班点、每周一天坐班”的“三个一”机制,即法院在中心设值班点,让法官在现场“手把手”指导调解员,并向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答疑等服务。2025年1-3月,法院在中心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2次,组织调解培训会6次。
同时,瑞安法院与湖岭镇综治中心深度联动,依托矛调案件管理系统,以案件数量、类型分布及调解情况为分析维度,共同制作矛盾纠纷态势分析报告,并定期发送至湖岭镇党委。该报告通过“数据画像”精准定位矛盾高发领域,运用“溯源分析”揭示成讼深层动因,剖析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并针对性提出治理建议。
“相信在‘法院+综治中心’的模式下,更多的矛盾纠纷将会被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群众能尽情地在和煦的阳光下‘把酒话桑麻’。”瑞安法院陶山法庭庭长李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