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带着一年辛苦劳作赚来的钱回家过年是每名农民工的愿望。为依法及时、有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去年12月起,杭州法院开展“治理欠薪”冬季执行专项行动。截至今年1月22日,全市法院执结欠薪案件684件,执行到位3536.57万元。这些案子中,有几起令人印象深刻。
88名工人
拿到了200余万元工资
“法官,谢谢您,今年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近日,在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展的“治理欠薪”行动中,某工地职工代表陈某(化名)握着执行干警的手,感激地说。
2024年,陈某等88名工人受雇于某装饰公司,负责某小区装修。然而,正当陈某等人完成全部工作、等待结算工资尾款时,却被告知公司因资金紧张发不出工资。经核算,陈某等人被拖欠的工资款达200余万元。
无奈之下,工友们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后该公司未按期履行行政处理决定,人社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们再去工地看看,说不定能挖出新线索。”执行法官多次走访项目工地、约谈项目负责人,发现该公司正有一起未结清工程款案件在法院诉讼。
执行法官迅速与审理法官联动共议,结合执行程序和调解机制,经多次沟通协商,促使案外人同意将200余万元工程款支付到法院用于优先清偿农民工工资。春节前夕,88名农民工的所有欠薪案件全部执行完毕。
14名“银发”工友的工资
有着落了
去年12月,淳安县某村村委会内人声鼎沸,十几名农民工拿着刚到手的工资笑开了花。
2021年,浙江某建筑公司中标淳安某村工程,因用工需要,公司召集当地村民配合施工。想着能在农闲时多赚些钱补贴家用,包括汪大爷(化名)在内的14名村民积极报了名。
2023年,工程顺利完工。可到了结算工程款时,某建筑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拒绝支付。“我们做了工,却拿不到钱,这叫我们怎么办?”几轮讨薪无果,汪大爷等人向淳安县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这十几名农民工年纪都较大,考虑到这笔钱对他们的意义,法院迅速组织诉前调解。某建筑公司承诺,将结清汪大爷等14名农民工工资合计4万余元。可之后该公司却未按期履行,案件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虽然钱不算多,但每一分都是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执行法官接到案子后,第一时间与某建筑公司沟通,释法说理,一边详细说明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法规,一边说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账上没钱,我也是没办法。”电话里,某建筑公司相关人员无奈地说。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14名农民工的讨薪之路接下去怎么走?执行法官又细细翻看案卷,多方沟通,发现虽然某建筑公司账上并无可用资金,但是某建筑公司有债权未得到清偿,或许可以让欠付某建筑公司的债务人代替支付农民工工资。
“这些农民工的年纪都大了,来打官司,就是想把辛辛苦苦赚的钱拿到手。”“用这笔欠款填补农民工工资,让他们安心过个好年,何乐而不为呢?”……经过几番调解,最终,欠付某建筑公司的债务人同意代替支付农民工工资。
找对“钥匙”解开了“薪”锁
“不是我们不想快点还钱,公司目前处境艰难,只有尽快出售厂房内的机器,才能清偿债务。”“不行,未经我们同意,这批机器设备绝不能出售。”某纺织企业租赁的厂房内,债权人与企业负责人吵得不可开交。
近年来,该纺织企业因经营不佳,有三笔债务经过审判进入执行阶段。债权人担心,如果这批设备被拖走卖掉,纺织企业不支付他们欠款的话,他们的钱就会“打水漂”。据了解,该企业的部分债权人就是企业员工。此外,企业还拖欠了10余名员工的薪资。
此时,绣花机已在厂房中搁置数月,不仅导致债务难以结清,每月还产生数万元的厂房租金,怎么办?萧山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决定前往纺织企业现场查看情况。
“你们对债务人缺少信任我能理解,但机器不尽早卖出去,纺织企业的债务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机器的价值也会贬损,到时候你们的债权更难得到保障。”
“请你们相信我,今天我来就是想要寻求各方最优解。你们看,如果买方直接把货款支付给你们可不可行?”
……
在执行法官的耐心解释和开导后,债权人的态度有所软化。随后执行法官迅速组织债权人、设备买家和纺织企业共同协商。近日,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买家同意将设备款支付给债权人,纺织企业与债权人现场逐一确认债权,并达成债务偿还方案。当天,买家便将100余万元的设备款直接支付给相应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