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嵊州市黄泽镇联丰村的“平安共治体”成员俞大姐成功劝阻了一起电信网络诈骗,帮村民郑某及时挽回经济损失23万元。
“那天我听他说要去领‘国家给的补贴’,但自己要先交一大笔手续费,就觉得不大对劲。”提起事件经过,俞大姐心有余悸,“之前辖区民警给我们通报过几起类似的诈骗案例,我觉得他可能遭遇诈骗了。”俞大姐立刻阻止郑某汇款,告诉他这可能是诈骗,并联系了黄泽派出所民警。出于对同村人的信任,郑某相信了俞大姐的话。
民警到达后,向郑某详细解释了诈骗的手法和危害,郑某恍然大悟。“俞大姐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她来劝我,我一定听。”他感激地握住俞大姐的手。
像俞大姐这样的“平安共治体”成员,在嵊州有2800多个。他们由村社干部、网格员、义警成员、志愿者等组成,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走街串巷、进企入户,及时收集基层治理中的苗头信息和隐患问题,积极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发现在基层、处置在萌芽。
今年以来,嵊州公安秉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原则,践行“民情日记”机制,在黄泽派出所试点推进“平安共治体”建设。截至目前,黄泽派出所警情、案件数分别同比下降12.6%、16.7%;重复报警同比下降21.5%,电诈发案、案损分别下降23.8%、70.7%。
“‘平安共治体’解决了之前存在的掌握信息不及时、了解情况不全面等问题,化‘被动处理’为‘主动出击’。”黄泽派出所所长潘国涛说,“平安共治体”以“全整合、不增负、快落实、全覆盖”为原则,在现有村社党群服务中心、村社治理点、村社警务室等条件下,实现资源整合、业务统筹、高效运行。“各村社均设置了‘平安共治体’专门办公地点,实行常态会商机制,村社干部、社区民警与‘平安共治体’成员每日沟通信息,配合开展平安建设相关工作;乡镇街道则设有‘平安共治体’联席会议,组织平安法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每月就重点风险隐患、难点复杂问题等进行会商研究,强化前端预防”。
在“平安共治体”的有力协助下,今年以来,嵊州公安排查隐患1350余起,矛盾纠纷现场调解率增长22.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99.1%和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