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杭州市临平区的曹女士在工作中摔伤,多次与公司协商医药费赔偿均未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扫了扫家附近张贴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指引牌上的二维码求助。收到申请后,临平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对曹女士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与她取得联系。
工作人员分析后认为,诉讼途径解决此案耗时较长,对曹女士来说性价比不高。按照“以调为先、援助兜底”的原则,工作人员与中心调解窗口的调解员对接,后者与曹女士所在公司预约了调解时间,经过一番释法说理,曹女士与公司达成协议,公司当场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计25000元。“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复,现在法律服务在家门口就能获取,真的很方便。”曹女士感慨道。
今年以来,临平区司法局聚焦群众和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全力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按照“1+3+N”的建设思路,在用好建好一个线上平台和三级线下站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展服务站点。在各类站点配备“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终端设备14台,在法治宣传阵地、法治公园、医院、商场等区域张贴“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地图”256张,村(社区)法律顾问、治保主任、网格员引导群众通过“浙里办”APP中的公共法律服务专区、“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获得法律服务,畅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
此外,临平区司法局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公证员、司法鉴定员等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司法所+村(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公证联络员”等多元力量参与的法律服务模式,将专职调解员的丰富调解经验与其他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优势相结合,汇聚“众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推动“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多维度多层级融合,为群众提供均衡可及、优质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