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爽约”的网约车司机获警方奖励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公安分局奖励了两名网约车司机马旭东和程祥华。他们没有按照客户的要求,将“货物”送到目的地,而是转头开进了派出所。因为他们的警觉,及时发现客人遭遇诈骗,并成功挽回了客人的损失。

前阵子,马旭东在绍兴市柯桥区某小区附近接到一个订单,客户将一个包裹严实的纸板箱交给他,请他开车将箱子送到上面写着的地址。当马旭东询问箱内是何物时,对方只说是模具。

于是,马旭东按照要求一路开车来到了良渚街道。快要到客户指定的大陆工业园区时,对方又来联系,将地址改到了富阳。“人不去,还随时改地点,会不会是违禁品?”马旭东感觉事有蹊跷,便赶到就近的良渚派出所寻求帮助。

经属地民警核实,要求送单的客户吴某(化名)其实遭遇了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向吴某推荐了一款基金,承诺稳赚不赔,让其缴纳6万元“开户费”。由于银行卡限额,诈骗分子要求吴某通过网约车将“开户费”送至指定地点。在民警的耐心劝导和宣传下,吴某恍然大悟,当晚拿回了差点被骗走的6万元。

“当时我也不知道包裹里面是什么,想起平日里警方宣传的禁毒反诈知识,觉得可能是违禁物品,就赶紧送到了派出所。”马旭东说。

无独有偶,程祥华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订单,行程是从余杭某公寓前往外市某小区。程师傅当时就有些疑惑,这个行程乘坐高铁更方便,乘客为什么要选择网约车?

程祥华带着疑问前往上车点,乘客小冉却表示自己并不坐车,只是想让程师傅帮忙送一个“鞋盒”到目的地。程祥华询问是什么,小冉只说是贵重物品。

程祥华出发后,越想越不对劲,便载着“鞋盒”赶到仓前派出所报警。了解情况后,民警蒋军立刻联系小冉,让其到所里进一步核实情况。小冉一开始还有些抵触,坚信自己没有被骗,经过20多分钟的劝导,小冉终于醒悟,打开封好的“鞋盒”,从里面拿出3捆共计3万元的现金。

原来,小冉近期通过微博下载了一款“刷单”软件,做了几天任务赚了点钱,便想着继续做任务赚钱,但由于银行卡限额,无法进行转账,对方客服便指导小冉将钱提现,再将现金伪装成包裹通过网约车的方式送至目的地。幸好程祥华反诈意识强,及时帮小冉挽回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