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协同共治平台上线

数字化时代,检察机关如何打通法律监督效能最后一公里,更好地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昨天下午,随着“检察+”协同共治平台在省、市、县三级同步上线,浙江给出了“浙版”答案与探索。

“检察+”协同共治改革是中央政法委部署浙江为唯一试点省份的重大改革,也是2024年度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目的是通过率先探索落地行刑正向衔接、反向衔接、检察建议、数据共享等线上协同,打通深化法律监督效能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检察履职整体性、机制性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检察+”协同共治平台以政法单位办案协同、数据共享为基础,通过对接浙政钉、浙里办、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全域数字法治监督、行刑衔接应用等,实现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跨部门、跨层级的平台共建、业务共联、资源共享、协同共治。

目前,平台已建设行刑正向衔接、行刑反向衔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发送和回复协同等4个具体协同场景。如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方面,平台建设子场景,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文书、证据材料时,同步发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作出不立案决定或立案后作出撤案决定发送行政执法机关时,同步发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全过程在场,确保构成犯罪的行政处罚案件应移尽移、应立尽立。同时,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检察官作出的检察意见书也可以通过该场景“一键”移送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签收后反馈的文书,也同步自动入卷至检察办案系统,防止“不刑不罚”,形成整体闭环。

“检察+”协同共治平台与行政部门的执法司法协同和数据交互功能,也为检察机关探索建设“共治场景”提供了基础。不久前,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在诊治一名患者时,发现其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当她在诊疗系统填录该患者年龄为14岁时,系统提示她须进行强制报告。她一键点击后,该诊疗信息随即通过强制报告“一键智达”应用,同步到“检察+”协同共治平台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子场景。后经调查发现,该未成年人遭受校园暴力,检察机关联合社工组织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并对施暴者开展教育矫治。

据了解,随着“检察+”协同共治平台的正式上线,平台的线上协同功能将更好地提升执法司法效率,所有线上交互的司法行为、行政行为的留痕,会更好地促进执法活动和检察监督规范化水平提升,线上沉淀助力执法司法领域问题的研判、分析、预警,促进检察法律监督更深层次融入社会治理,实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