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法学会的职能优势,广泛组织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加强法学研究、法制宣传,全力保障“三改一拆”持久深入地推进下去,近日,省法学会专门下发文件通知,部署进一步深化“三改一拆”法治保障研究工作。
通知强调,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保障“三改一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是省委、省政府在“三改一拆”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三改一拆”要破解的难题更多,要啃的“骨头”更硬,要处理的利益关系更复杂。要把“三改一拆”与法治浙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三改一拆”是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全省法学会系统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是推进法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法学会的职责所在,也是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所系。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以法治保障“三改一拆”进行到底,是对我省法学会和法学研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省法学会系统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肩负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组织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以战斗的姿态投身“三改一拆”工作,聚焦相关法理支持和法治保障等问题,切实发挥好法治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
通知要求,积极作为,为“三改一拆”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着力为“三改一拆”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各级法学会、研究会(院、中心)要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对“三改一拆”涉及的法治问题研究,注重从实践中提炼经验,推进理论研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组织课题调研、举办专题研讨、召开学术沙龙等多种形式,重点围绕“三改一拆”的法律适用、法律执行等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一批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在法学理论上为“三改一拆”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为“三改一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各级法学会、研究会(院、中心)要组织专家学者针对“三改一拆”涉及的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方面的疑难杂症进行专题论证,认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积极开展法律风险评估,从专业的角度为党委、政府及行政执法机关科学决策提供法律依据。要积极发挥智囊作用,为加强地方立法、规范行政执法、促进依法治理建言献策,编织起一张严密的“三改一拆”法律制度网,提高“三改一拆”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着力为“三改一拆”提供高效法律服务。结合中国法学会下发的《关于开展“爱祖国、学法律、创和谐”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重点关注“三改一拆”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宣传,主动为群众提供“三改一拆”相关法律的咨询服务,教育引导群众学法尊法守法,依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通知要求,主动发声,为“三改一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省法学会系统要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动向,注重研究新媒体时代思想传播的特点规律,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等媒介,坚持以法治精神作为舆论场的基本尺度,正面、理性、客观地引导舆论。针对一些杂音噪声,及时组织法学法律专家撰写有说服力、影响力、战斗力的文章,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理论场、舆论场的主动权。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当战士不当绅士,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开展旗帜鲜明、针锋相对的斗争,决不能让各种错误思想言论混淆视听。
要通过组织“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制宣讲,开展法治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突出加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宣传教育,有效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素养,帮助广大干部熟习掌握“三改一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以法治理念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的能力。
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有权威性和吸引力的法制宣传阵地,通过参与“六五”普法、“法律六进”,办好法学杂志、法学会网站,举办法治大讲坛、法学沙龙,组织会员下基层、下农村、进农家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三改一拆”法制宣传活动,做到“三改一拆”工作推进到哪里、法制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消除一些群众“法不责众”、“信访不信法”等错误思想,推动形成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