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
交警岳彩鹏:我会一直在路上

岳彩鹏陪伴带孩子的市民过马路  

岳彩鹏为市民指路    


  19日的杭州,天气清朗,钱塘江畔的市民中心像往常一样热闹。早上9点多,尽管已经送走了早高峰,但巡查至市民中心南门的杭州交警支队钱江新城中队副中队长岳彩鹏还是不敢放松精神。

  “虽然上班的人差不多都到单位了,但是来市民中心办事的、送小孩上托班的这才刚上路呢。”作为片区负责人,岳彩鹏深知市民中心周边的交通状况,“这里地方大,门又多,所以问路的、开错路的、违停的都比较多,我们常常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记者数了数,短短10分钟里,就有5位市民前来咨询问路。“所以办事高峰时段,我都会在市民中心和周边绕圈巡查,每天至少绕个十来圈吧。”岳彩鹏说,虽然给市民指路是很小的事,但在他看来,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大目标,本来就要从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做起。“十九大报告里提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觉得对于我们交警来说,就是要设身处地考虑老百姓的出行需求,从这样的小事做起,为他们提供方便。”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对这句话,岳彩鹏感触很深。作为从警十年的老交警,他亲眼目睹过事故死者家属的撕心裂肺,也感受过当事人的欲哭无泪。“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在让市民轻松顺畅出行的同时,更要做好事故预防,减少事故发生,这一点和报告完全吻合。”

  这么说,岳彩鹏也是这么做的。中午11点,他前往解放东路钱江路口,因为根据经验,在这个时段,这里的交通流量会明显变大,尤其是非机动车和行人特别多。岳彩鹏站在斑马线前,不停地耐心提醒越线的人和车退回去。“事故预防就要从细节抓起。有段时间大家总在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包括我们交通管理者在内,如果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多一点耐心,那么很多不文明现象乃至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岳彩鹏是个很有心的人。他于2010年发起了一项“小候鸟”保护计划,与街道、工会、志愿者团队一起,为外来务工子女、新杭州人子女办起了免费的暑期交通安全夏令营,带孩子们参观交警队、上路执勤,教他们学习交通法规,让他们明白礼让斑马线、停车不越线等交通文明行为的意义。这件事,他一做就是7年。

  如此耐心又细心的他,在工作中遇到该严格执法的情况时,也毫不含糊,甚至因此还遇到过一次险情。

  几年前,他还在九堡中队,一天在杭海路附近执勤时,发现一辆出租车速度很快地过斑马线,就示意对方慢行。“这时候我发现他的车牌有点不对劲,就示意他靠边停车。一查,系统里没有这辆车的登记信息,我就依法对他进行询问,没想到这时候他一脚油门就冲了出去,当时我还抓着他的车窗呢。”

  车子开出30多米后,驾驶员还猛打方向盘,把来不及撒手的岳彩鹏甩了出去。他的脸部、手部、膝盖都被擦伤,眉毛这里还缝了3针。“确实很后怕,但是再碰到这样的可疑情况,我还是会上去查问。我是交警,我不尽责,就是对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不负责。”他说。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这对我们一线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岳彩鹏说,这几年,钱江新城中队在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目的就是为了让民警的执法越来越规范。“交警和老百姓打交道特别多,你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只有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公正文明地处理每一次交通违法、每一起事故,群众才会认可我们交警的工作,才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交通法规的敬畏之心。”

  中午12点多,路口的人流车流开始出现回落,岳彩鹏这才准备赶回队里去扒几口饭。说“扒”,是因为此时距离开饭时间已经过了好久,留给他吃饭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没事,习惯了。交警嘛,在路上才是常态。”他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