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省域先行——写在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又是一年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之时。

这是我省第11个年头冠以“省委”召开的政法工作会议,意义非同一般。

11年的岁序更替,只在弹指一挥间。但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那么铿锵有力,奋斗的每一天都那么历历在目,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那么来之不易。正如刚刚过去的2024年,不平凡、不容易,也不简单。

年初,电影《第二十条》把公众的视野拉入了“正当防卫”,一句“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引发了人们对“法”、对“公平正义”的广泛热议。有人说,《第二十条》是近些年最好的一部普法教育片。

如何用心用情守护老百姓心中那份“最朴素的情感期待”,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面对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我省政法机关是如何作答的呢?

这一年,全省政法战线紧握时间之巨笔,讲政治、讲法治、讲担当,谋大事、解难事、办实事,助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浙江新篇章。

这新篇章里,有全省政法战线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的大局观念。形势每年都在变,任务每年都有侧重,但无论形势任务如何变化,政法机关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基本职责始终没有变。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自觉对标落实“4+1”重要要求,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纵深推进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改革,大力开展“护企”系列专项行动,持续深化“11087·亲清在浙里”为企服务体系,开展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专项监督,率先亮明整治异地趋利性执法的鲜明态度,“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浙江大地落实落地。政法机关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中向全省交出了满意答卷,在“自转”服务“公转”中当好了忠诚卫士。

这新篇章里,有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的政治引领。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的根本政治属性。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5个配套规定,健全“两个维护”“第一议题”等制度机制,闭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有号令、中央和省委有部署,浙江政法见行动”成为浙江政法战线鲜明标识。持续放大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优势,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梳理总书记关于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论述,举办政法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首次对全省12万余名干警开展全覆盖政治轮训,引导广大干警深刻感悟新思想的源头活水、真理力量、实践伟力。

这新篇章里,有理念引领下政法工作现代化的谋篇布局。思维决定行动,理念指导实践。这一年,从省级层面开始,体系化谋篇布局,优化完善政法工作现代化省域先行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以“6个理念、7个要素、5个能力”为支撑的政法工作运行体系,先后提出并倡导法治建设6个理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6个理念、政法智能化建设6个理念。同时,全省公安工作会议高规格召开,公安工作现代化意见率先出台,共富、共治、生态“三大警务”统筹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迭代,法院、检察院考核评价体系持续优化,省域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工作“1+10+N”改革纵深深化。在先进理念引领下,政法工作现代化省域先行的路径越来越清晰、步伐走得越来越坚实。

这新篇章里,有维护公平正义、守护社会安宁的初心坚守。党的政法战线从缔造之初,就注入了为民初心。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自觉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完善落实司法责任制、案件阅核制,强化院庭长监督管理,推进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诉讼服务体系,努力让当事人“不走、少走、快走”诉讼程序;以雷霆之势铲除电诈毒瘤,对缅北果敢明家犯罪集团39人依法提起公诉;迭代“浙里快处”2.0版,交通事故处理群众满意率达99.9%;“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您身边的法律顾问”品牌持续擦亮。全省刑事案件、命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8.69%、11.36%,创本世纪以来最低;电诈案件受理数、案损数、重大案件数“三下降”,发案数创近5年新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7.7%,创2016年以来新低;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46.6万件,办结126.6万件,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均处于或优于最高法院确定的合理区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案件8.9万件、同比下降8.4%;人民调解88.53万件,仲裁结案6.3万件,新收申请行政复议案件同比增长51%,办结4.1万件,直接纠错率6.74%……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个个实打实行动,一组组数据成效,无不彰显着我省政法机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决心和力度。

这新篇章里,有事不避难、克难攻坚的主动担当。敢于“亮剑出鞘”、勇于担当作为,是浙江政法机关的鲜明政治品格。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破除顽障痼疾的成效更加凸显。比如,针对判决自动履行率低、影响群众司法获得感问题,深化推进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执行到位率同比上升12.16%。针对涉案财物处置不规范、不及时问题,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高度,创新“中心+数字化+社会化”涉案财物管理和处置模式,处置平均用时从150天降至30天,拍卖溢价率达87%。针对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首次开展驻点式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刑事“挂案”多发问题,部署开展长期未结案专项清理。针对减刑假释标准不统一问题,创新推出悔改表现、再犯罪危险评估两大指数,消除了不敢依法办理减刑假释的后顾之忧。针对重点人群服务管理难问题,构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体系,规划建设专门学校17所、已运行5所,完善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助服务体系。针对“陈尸”背后疑难复杂矛盾和重大隐患,开展“陈尸”专项清理……一个个堵点,一件件痛点,一项项难点,无不是制约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问题。有人说:“一具体就深刻。”我省政法机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何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这新篇章里,有守正创新、先行探索的改革勇气。浙江政法拿什么示范先行,这是每一个浙江政法人都在思考的课题。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坚持提升站位、拉高标杆,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总结“浙江探索”,贡献“浙江方案”,具有浙江政法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越来越多。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提质增效全国试点大力推进,数据共享迈出实质性步伐,圆满完成353项任务、2179个节点,形成300多项理论成果、158项制度成果、5个省级地方标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档升级,在中心集中办理案件11.7万余起、涉案人员27.7万余名,办案率达88.9%。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不断完善,分流非警务警情同比上升42.6%。“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纵深推进,我省行政执法满意度居全国第一。创新推出县乡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查,完成合法性审查23.4万件,经审查后的行政争议发生率下降26%。全面开展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改革国家试点,发布重点产业合规指引149个,受到企业广泛好评。正因为浙江政法敢于先行探索与实践,被中央政法单位赋予了更多的改革新任务。

这新篇章里,有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动塑造。制胜之道,在于主动塑造。2024年,我省举办了1380场次大型群众性活动,仅杭州就举办了107场演唱会、28项国际和70余项国家级体育赛事。所谓“精不精彩看赛事、成功不成功看安保”。这一年,全省政法机关自觉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平安浙江建设20周年为契机,部署开展政治安全首责等“八大工程”和涉众型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等“十大专项行动”,确保了一系列重大安保任务万无一失,实现了一系列重要敏感节点平稳度过,挫败了敌对势力策动的一系列标签化事端。

这新篇章里,有铁规禁令与干事创业的内在统一。“严管就是最大的厚爱”。这一年里,以省委名义出台队伍建设意见,省政法各单位同步建立“1+N”队伍建设制度体系,细化具体化“五个最”新时代浙江政法铁军建设。坚持一手抓正面教育,一手抓反面典型警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召开政法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做到力度与温度统一、激励与约束并重。全年共查处干警违纪违法案件约占全国政法系统违纪违法总人数的2%,远低于全国平均值;政法系统立案件数仅占全省总立案数的2.4%。共有1个基层政法单位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122个集体、253名个人获省部级表彰,8名同志被授予二级英模,涌现出义乌市公安局反恐怖大队、省女子监狱和年度法治人物郑琦等一批先进代表。

崭新的一年,“十四五”规划要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党中央明确要求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经济大省挑大梁”,浙江政法工作同样也要挑大梁。

可以说,今天的浙江政法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之严峻、肩负的职责使命之艰巨,均前所未有。昨天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目标,分析了形势,也指明了实现路径。但成功不会像山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我们唯有坚定信心、勇担重任、全力以赴,唯有守正创新、攻坚破难、实干争先,方能在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中行稳致远、示范先行。

“我们为啥破案,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的心都热着”,“我是刑警,关键时刻得顶上去”,《我是刑警》中的秦川已经告诉了我们该怎么做。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我们要相信,在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省域先行的新征程上,每一个政法干警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坚持干字当头,当好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省域先行的行动派、实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