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再创新高,浙江被公认为社会最安全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平安浙江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部署的,至今走过了14年的历程。而今,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平安浙江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浙江大地,花开满园、硕果累累。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平安浙江新闻发布会。



  2017年度浙江的“平安报表”怎样呢?小布带大家一起看成绩单~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6.58%

  2017年,新增连续12年达到平安创建标准,并荣获平安金鼎的市、县(市、区)13个。(点击蓝字可查看详细名单)截至目前,荣获平安金鼎的市、县(市、区)已有63个。

  浙江被公认为社会最安全、发展最均衡的省份之一。


  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感93.67%

  浙江深入推进寄递物流、旅客购票、出租房屋、瓶装燃气、散装汽油、手机卡等6项实名制措施落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四联三防”等机制建设。

  同时,针对老百姓最为关注的吃得放心不放心、水和空气质量好不好等问题,浙江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联合执法力度。

  2017年,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的安全感分别达到93.67%、94.85%,同比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感提高了7.4个百分点。


  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实效增强

  2017年,全省集中开展两轮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共排查矛盾纠纷47.76万件,调处成功率99.19%。浙江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同时,浙江积极推广嘉兴桐乡等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浙江注册志愿者118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6.27万个。“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还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


  平安浙江信息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随着“雪亮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专门机关发现犯罪、有效管控、精准打击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到98.78%。

  同时,浙江结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升级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全年县级以下综治中心通过网上受理、流转处理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群众诉求等各类事项803.6万件,平均每天处理2.2万件,其中近99%在乡镇(街道)以下得到解决。


  平安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修订了《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巩固提升G20杭州峰会维稳安保工作机制等文件,为浙江平安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

  看完了成绩单,随小布看看浙江今年的“雄心壮志”吧!

  按照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平安浙江建设的总体思路,就是聚焦一个目标、实施一个行动计划、深化提升两大经验、用好三项保障机制。


  聚焦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这个目标,展现新作为、呈现新亮点、实现新突破。


  实施一个行动计划

  浙江将全面实施《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这个行动计划:

  ★明确了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三个走在前列”的具体目标。

  ★明确了需要完成的“三大任务”,即高水平建设风险防范化解体系,高水平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高水平建设民生权益保障体系。

  ★明确了“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即:

  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经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程

  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

  提升推广工程

  司法体制改革工程

  重点民生权益保障工程

  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

  ★明确了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交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等40个重点项目。


  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平安办主任朱晨,省公安厅副厅长王建,省安监局副局长王旭昉,省金融办党组成员潘广恩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请问,今年浙江在深化提升“枫桥经验”方面有什么部署安排?

  朱晨 答:

  浙江将进一步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

  ●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的要求,不断深化拓展、规范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善治为目标,加大“三治融合”体系建设推广力度,更好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按照政府扶持、社会运营、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思路,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以及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水平。

  ●“互联网+”社会治理深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行动,加快释放“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效能。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构建以社会心理安全为目标,前端普遍服务、中端监测预警、末端精准干预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工程。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新时代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浙江将实施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请介绍一下推动落实的举措。

  朱晨 答:

  浙江将从五个方面推动落实:

  ●抓组织领导,把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区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点工程和项目顺利实施。

  ●抓督促指导,按照“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原则进行考评督导。

  ●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法队伍主力军作用,加强群防群治、专业社工、心理健康等社会治理专业人才培养,汇聚更多的平安建设力量。

  ●抓文化引领,推动平安文化传播与深化平安建设有机融合,引领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身平安建设。

  ●抓责任落实,通过压实责任提升工作实效。


  近年来浙江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建 答:

  2017年,全省公安机关共受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8.85%,其中涉案50万元以上案件251起,同比下降43.97%,被骗损失下降61.36%,未发生被骗千万元以上的案件(2016年发生7起)。

  全省11个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累计止付冻结被骗资金3.73亿元,查扣涉案银行卡7805张;共接警20余万次,阻止了5000余起案件的发生;人工电话回访劝阻10万余次,确认诈骗号码8.2万个,为人民群众共挽回潜在损失5700万元,同比上升200%。


  请问安监部门将如何依法加强生产安全监管,积极预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王旭昉 答:

  近5年来,浙江发生了3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占全国的比重不到2%,未发生特大事故。

  未来,全省安监系统将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通过更加注重安全责任落实、源头防范控制、重大风险管控、依法从严治理、行业领域整治等措施,加强行业领域科技支撑及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行业领域的本质安全水平,积极预防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请问金融办将如何织密“天罗地网”,防控金融风险,依法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

  潘广恩 答:

  浙江省金融办牵头,省委政法委等9部门协同,正在加快推进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建设,争取在2018年上半年试运行。

  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是通过整合线上线下金融风险管理资源,搭建集互联网大数据、基层网格化排查信息及相关管理部门等信息,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天候、全流程、全覆盖监控,并及时落实风险处置责任、处置结果反馈,从而将金融风险防控在初期,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