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依的地理风貌,传承千年的和合文化,造就了台州人“崇和”的人文性格,也为这座城孕育了“善治”的基因。
如何将“和”的文化植入数字化改革?怎样运用“软”的手段做好法治“硬文章”?一年来,台州把数字法治作为深化政法工作的“一号工程”,推动平安、法治工作全面变革,立足打造典型多跨场景,加快贯通衔接落地,破解平安法治难题,进一步放大了数字化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的撬动和裂变效应。
在台州,数字法治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和合”的元素,处处细节体现了对“善治”的理解。一大批基于台州实践、体现台州特色,具有强烈“和合善治”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令人瞩目——
【台州数字法治工作密码】
聚焦整体提升,谋深谋实数字法治改革顶层设计
■ 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全省数字法治系统,结合台州实际,制定明确“137+X”整体架构,并持续迭代,进一步丰富数字法治定义内涵和整体架构。
■ 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市平安建设难点堵点开展全面排查梳理,建立问题清单,结合全省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明确“平安企业”“平安渔业”“平安海区”“平安九小场所”等7个重点单元,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更高质量的平安台州创建。
■ 坚持源头治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牵引,从各类执法司法、风险隐患以及矛盾纠纷的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入手,系统性谋划多跨场景,找准数字法治的切入点。
聚焦实战实效,健全完善数字法治改革推进机制
● “一月度一会商”机制。每月组织数字法治专班例会,邀请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参加,传达学习省市数字化改革的最新精神,专题研究难题破解、顶层优化、跑道厘清等工作,找准台州数字法治的方法路径。同时,建立“市级部门每周碰面、市县两级每周连线”等常态化会商机制,实行难点堵点“双报告”,及时攻坚数字法治建设难题。
● “一场景一专班”机制。各成员单位一把手担任各自领域工作小组组长,同时对每个数字法治场景,严格落实“一个重大项目,一个牵头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专班内部组建“2+N”工作团队,进一步加强数改项目的管控推进力度。
● “一节点一计划”机制。每个数改项目落实平战结合原则,常规建设环节建立每周工作清单,确保日常进度有序推进,重点攻关环节实行“一日一计划、一日一汇报”机制,确保每周有成效、每日有进展。
聚焦管用实用,加快打造更多重大应用标志性成果
▲ 综合指标。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政法办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三大跑道”实现齐头并进,实现5个关键指标的上升,均达到了省定目标要求。
▲ 具体场景。围绕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围绕落实重大任务重大战略、解决重大问题,从提升治理能力和群众获得感出发,切实推出一批务实管用、好用便捷的场景应用。
人和谐
【“晾晒”台州数字法治工作亮点】
“灯塔工程”团圆行动急先锋
应用介绍
“灯塔工程”是基于台州市人像识别技术领先优势,搭建面向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的人像生态体系。协同民政局等部门开展滞留人员寻亲、走失人员救助、流浪人员管控、人像跨区域协作等工作,照亮走失人员回家路。截至目前,“灯塔工程”项目已帮助305名长期滞留失智失亲人员回家、35名被拐孩童找到家人。
成效亮点
针对目前人像比对跨区域协作难的现状,首创全国人像协作平台,邀请部、省、市级专家入驻,为各地需要人像协助的民警开辟人像比对互帮互助渠道。完善寻亲救助场景流程,从发现问题到多部门协作,实现救助闭环管控。构建人像对比模型,简化了人像对比的操作要求,提升人像对比的应用效率,助力寻亲救助。
苍穹——吸毒人员精密智控
应用介绍
苍穹——吸毒人员智码管控项目以多维感知为依托,智码管控为核心,多跨协同为手段,创新“全闭环管理、全流程可溯”的吸毒人员管控体系,建设四色分级管控智码模型,以“绿码通行”“一网通办”实现吸毒人员精密智控、柔性管理。该机制被公安部法制局评为优秀执法制度,项目纳入全省数字法治重大应用子应用,工作经验先后在全国、全省禁毒会议上作介绍,在全省11个地市以及江西新余、湖北宜昌等地推广使用。
成效亮点
创新吸毒人员智码工作机制,配置智码模型进行“红、黄、蓝、绿”四色分级分类积分制管理。通过管理链上所有角色和环节链式咬合实现责任在线;通过“约定管”和“自我管”措施融合激发行为自觉;通过日常预警和安保吹哨形成风险管理闭环,打造了“人管清、事管实、宽严相济、风险闭环”的吸毒人员管理生态。
“七彩矫正”帮教一体化平台
应用介绍
“七彩矫正”帮教一体化平台聚焦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附条件不起诉对象等人群的安置帮教工作,以“协同治理、精准帮教、治本矫正”为需求导向,横向协同组织、综治、公安、检察、民政、人社等20个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乡、村、网格6级信息,并对接浙江省社区矫正综合管理平台、“基层治理四平台”等6个数源系统,构建“阳光指数”智能研判、帮教案件协同办理、危机干预协同处置等3个子场景,集成党建引领、教育矫正、风险防范、危机干预、心理护航、困难帮扶和温情关爱7大功能,联动部门开展精准帮教,智能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助力帮教形式从经验应对向科学决策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大提升。
成效亮点
打破“各自为政、多口受理”的传统帮教模式,开展跨部门帮教案件“联办审批”“协同审查”等,实现“一端受理、集成帮教”。归集帮教对象犯罪、监管、医疗、心理、社交、工作等数据1200余项,综合研判生成个人“阳光指数”,实时动态调整,可视化呈现帮教效能。
事合解
基层矛调“五环智控”
应用介绍
“五环智控”是为了解决基层干部责任没有压实这一核心问题,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纵向联动县、乡、村、网格四个层级,横向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四类力量,通过即时感知、多元调处、责任监督、考评反馈、预警研判这“五环”,把“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量化可视化。目前,迭代升级的“五环智控”延伸至基层治理全领域,推进“152”和“141”衔接贯通,实现了从“解决一件事”向“规范一类事”“形成一套制”转变。已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017件,矛盾纠纷平均办结时长从28.6天缩短到3.5天,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省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
成效亮点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从69.3%上升至97.1%,群众满意率从86.5%上升至96.13%。
“凤凰行政智审”
应用介绍
“凤凰行政智审”是临海市法院承接省高院“全域数字法院”重点改革任务,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为切口,探索数字化办理新模式,打造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业务协同、数据互通的应用场景。系统搭建了“前端规制”“智能审查”“信用管理”“府院协同”四大核心场景,实现行政执法、司法审查、执行一体化。由于运行取得较好实效,赴北京参加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被评为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最佳实践案例,作为子应用入选全省数字法治系统重大应用。
成效亮点
实现了行政非诉审查案件智能化、自动化办理。根据绘制的知识图谱,自动生成裁定书,审理时长从最长30天缩短至10分钟,八程序节点0用时,行政机关从立案到执行“一次不用跑”。自动履行率从23%提高至52%。
行政执法证据共享
应用介绍
通过建立行政执法领域统一的证据电子化标准、协同流程、接口规范,开发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鉴定意见、现场勘验图、现场照片、智能笔录和远程视频取证九大独立的电子化取证端口,构建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的一体化协同证据共享体系。推动执法资源优化配置,法律法规正确实施,执法机关规范履职,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提升便民服务举措。促进行政执法做到“监督一览无余、执行一贯到底”,助力打通检查、处罚、监督三大跑道,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成效亮点
实现证据材料在不同执法平台之间、不同执法部门之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认共享。
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
应用介绍
对法院传统诉讼服务大厅进行改造升级,成立审判服务中心。遵循“成熟一个剥离一个”的原则,有序推进审判辅助事务组织架构重塑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涵盖全案件周期的22项辅助事务纳入该中心集约化办理,实现了审判辅助事务线下到线上、个人包干向专人专岗、人工检查向智能监管的转变,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4.5天。2021年,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推进会在黄岩召开,本项改革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省内外80余家兄弟法院前来考察交流。
成效亮点
依托数字化工具,对审判辅助事务进行集约化运作,实现了辅助事务从纸质交接向无纸化协同、个人包干向专人专岗、分头督促检查向集约管理指导、员额法官概括担责向瑕疵差错精准问责的四项转变。
人大·检察智联督办
应用介绍
人大·检察智联督办应用构建了代表提、代表督、代表评、检e办、检e督、检e用六个场景,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双提升。
应用上线以来,开展联合督办23件,线索成案率、联动督办率分别提升15%、33%,回复整改率达到100%,办理时效平均缩短20天。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在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目前已在省市层面部署推广。
成效亮点
推进人大监督和检察法律监督有机贯通,严密法治监督体系。
“融”易治金融风险分级监测干预联动
应用介绍
围绕“预警、定级、处置、监督”四个环节,搭建数据收集、监管预警、风险定级、部门协同、法律监督5个子场景,破解当前金融风险防控存在的监测数据融合难、风险监测预防难、监管部门定责难、职能部门合力难、司法办案事了难五大难题,实现金融风险分级监测干预联动一件事的综合集成。场景现已纳入省委政法委数字法治系统重大应用子应用建设任务清单,获评省第二届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创意设计“十佳方案”、市数字检察创新应用创意设计评比第一名。
成效亮点
通过构建“金融风险”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闭环管控处置场景,全面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数据融合研判能力、监测预警能力、定级处置能力和法律监督智能化水平,推动地方金融数治体系、智治能力的完善和提高,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