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撬动大变革
浙江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综述

  2017年春,浙江率全国之先,作出打造“政法信息化建设示范省”的决策部署,并出台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规划,指导推进政法数字化建设,在浙江大地点燃星火,这也成为浙江政法数字化改革的实践起点。

  去年以来,乘全省数字化改革之风,浙江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围绕“三贯通一推动”,聚焦重大问题,集中攻坚突破,加快全面贯通,争创最佳应用,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对标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构架,持续迭代优化数字法治整体构架,推进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组织构架、业务流程的系统性重塑。

  以号为令,以鼓为进。全省政法系统响应迅速,争当全省数字化改革排头兵,加快构建数字法治系统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深入拓展数字法治系统场景应用,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取得更大成果,进一步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今,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迭代完善,为数字化改革提供保障。浙江政法领域数字技术运用的战略意识不断增强,全省统筹推进的“棋盘效应”已逐步形成。

  多跨协同 让公正更可感

  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按照省委建设“数字浙江”总体部署,以政法数字化协同工程为牵引,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打造重大场景应用,创新推进数字法治改革。

  引领变革,如练内功,经脉活络则气血通畅。从内部优化基础建设,打通全身经脉,是数字法治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当前,数字化改革推进过程出现“数据壁垒”“数据孤岛”,成为制约数字化改革深入推进的痛点、堵点。

  面对这一症结,浙江政法系统主动适应“互联网+”趋势,充分发挥龙头科技企业的技术优势,构建全省政法网,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纵向网络和省级政法单位横向网络之间互联互通,为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基础网络环境,努力突破跨部门信息共享、电子卷宗统一格式、电子印章互认等方面存在的“壁垒阻碍”,加快“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提质拓面。

  官司打赢了拿不到钱,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在浙江,全省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探索出一条“数字化执行”的路子,通过执行“一件事”改革,疏通执行工作中的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差等难点,形成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线上协同联动,最大限度提高程序效率,实现胜诉人权益。

  “更重要的是,数字化带来了办案流程和机制的重塑。”省高院执行实施处处长冯秀成说,数字化改变了执行案件过去一人包案到底的办案模式,查控、处置、案款分配、接待当事人等交由不同团队分工协作,调查、公告更加充分,每个环节相互监督,从而使办案流程更加高效透明,更加公平、公正。

  聚力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法律监督,浙江检察机关探索“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法律监督模式变革之路,破解实践中监督线索发现难、监督工作碎片化、监督质效不突出的难题,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数字办案过程,一揽子解决经济社会领域治理共性问题。

  破解掣肘司法公正的关键问题,是群众关注的高频事项。随着“减假暂”案件办理,刑事智能辅助办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查一次”,“信用+执法监管”等应用纷纷上线,一个个掣肘问题迎刃而解,执法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有效提升,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聚焦平安 让社会更安定

  防范化解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风险,是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的重要使命。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浙江坚持深化法治大脑建设,通过运用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做优平安基础,有力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近年来,电信诈骗成为群众之所恨,如何守牢市民们的“钱袋子”?浙江公安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反电诈涉网新型犯罪预警应用,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跨业务的全方位协同,实现了全省电信诈骗立案数同比下降31.26%的突破性成效。去年,全省在通讯侧、资金侧多跨治理方面,成功劝阻850.6万人,止损25.8亿元。

  聚焦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突出风险隐患,浙江不断找准关键薄弱环节,谋划建设平安监测防控、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法治风险闭环管控等应用,提升社会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在诸暨和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职帮教工作者徐阳飞正在和未成年人张强(化名)亲切谈心。此前由于张强有多次偷窃行为,检察院指定他到徐阳飞处接受分级干预和定向教育。帮助之下,张强通过预防未成年人新型违法犯罪应用中的“检馨”再犯罪预防子场景,看学法文章、参加公益活动等,在认知上发生了很大转变。据悉,该应用自上线以来,有效降低了青少年新型违法犯罪人数和再犯率,为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浙江方案。

  此外,“民转刑”防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等一大批创新应用迭出,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平安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做优服务 让办事更便捷

  回首过去一年,数字法治改革带来的系统性变革,在群众生活的细节里可感可知。

  在嘉兴明月社区,由于小区停车位紧张,子女看望父母时停车问题一度突出。为此,明月社区发动居民,通过“嘉兴众治”应用中的“家园共建”场景,组织多轮议事,最终形成广泛认同的“孝德停车”,利用该优惠项目,破解了停车难问题。

  家住杭州上城区的王女士为女儿报了一个英语培训课程,却因退费问题与机构产生纠纷。协商无果后,王女士通过浙江解纷码上传了相关情况。很快,就有区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联系她,协调双方妥善解决了此事。

  “别人欠我饭钱一直不还,怎么办?”听说“浙里办”公共法律服务专区可以在线咨询法律问题,在安吉开饭店的小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对话框发问。“有欠款凭证吗?您可凭签单凭证,到法院起诉他。”值班律师秒回消息并给出建议,让小刘心里踏实下来。

  从“只进一扇门”到“只扫一个码”,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们切身感受到了数字化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共享法庭”、杭州互联网法院、浙江解纷码……数字法治正在“浙里”播下应用的“种子”,群众的急难愁盼正通过这场数字化变革得到解决。

  在数字法治这条大赛道上,浙江还围绕一体协同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这一核心任务,找准跑道推进公共服务“腾笼换鸟”,形成了外国人服务管理、公证E通、公共法律服务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了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应用创新更加丰富、应用生态更加成熟,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大跨步提升。

  “解决问题、塑造变革,是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核心要义,也是数字法治系统建设的根本要求。”省政法信息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将数字技术所具有的高效、便捷、公开、标准、理性等特点,赋能到更多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具体工作场景中,进而推动制度重塑和系统性变革,为群众带去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务。

  经前期探索实践,如今,浙江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全面深化,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务实、氛围越来越浓厚、成效越来越明显,平安基础工作、风险识别与监控、执法与司法、监督制约与服务“四条跑道”整体推进,数字法治好应用全面开花。春天播下的种子,已在浙江大地上,花开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