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年时间绘就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蓝图

  15年前,杭州余杭率全国之先,在乔司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社会治安综治中心;15年后,余杭系统谋划全域治理,率先实践区一镇街一村社三级社会治理综治服务中心建设,并启用全国首个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杭州城市大脑·余杭社会治理平台,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智慧治理“余杭模式”,破解了社会治理的三大难题,社会治理出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也走出了一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最多跑一地”让市民获得感满满

  走进位于余杭临平西大街65号的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矛盾联合调处中心),一楼18个接待窗口,是中心围绕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事项为办事人组合的“一站式”办事大厅。中心还设立21个不同功能的接待室,法院、司法、人社、住建等20余个部门联合入驻,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司法鉴定人、心理咨询师等也加入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原本分散的社会治理资源,在这里整合成了一个整体。

  余杭还优化便民服务流程,整合86212345区长公开电话、967999便民服务热线,开发社会治理ODR平台,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的信访代办等10余项服务,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一次只跑一个地方,就能一站式办齐所有事项,方便!”尽管中心才启用三个月,但已赢得市民的称赞。

  以区一级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牵引,余杭还推进全区各镇街、村社综治中心的建设,打造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实现矛盾纠纷自下而上逐级过滤、有效化解。

  “城市大脑”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深蓝色的电子显示屏上,全区网格地图、基础信息、事件处置、全域态势等动态信息实时滚动更新。点开网格地图,一个个密集分布的绿点显示着全区网格员的实时定位,想了解哪个区块的具体信息,直接连线,就能视频对话网格员,一目了然。这里是余杭区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记者眼前的这个地方,就是指挥中心的“最强大脑”——杭州城市大脑·余杭社会治理平台。

  杭州城市大脑余杭平台总体架构为“一总十分”,包含综治、调解、公安、消防、城管、安监、住房等十大应用场景,横向打通22个部门的25套信息系统,纵向覆盖区、镇街、村社、网格四级。到今年6月底,平台已归集300余万条人口数据、100余万条房屋地址数据、25万余条企业数据,纳入6000余个机构的网格员、人民调解员、行政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行业专家等约3.6万名,为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应用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带来的是风险的精准感知预判和矛盾问题的高效处置。以欠薪预警为例,平台的欠薪一体化预警模块通过对信访、工商处罚、水费和电费欠费、在建项目、工资专户、社保欠费、舆情信息、法院黑名单、经济诉讼等数据的综合运算,能对欠薪风险提前感知预判,发出预警。今年,平台累计产生欠薪预警数据311条,通过自动交办处置302起,其中245条数据经核实存在欠薪隐患,56条数据无欠薪隐患,有效预警率达81.13%。今年上半年,余杭全区欠薪案件案发率同比下降31.7%,欠薪预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一年多来,智慧治理“余杭模式”破解了社会治理的三大难题:精准感知,变事后“救火”为超前预防,有效防范了社会风险;高效处置,变应对迟钝为及时快速,就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以人为本,变管理控制为多元协同,社会治理出现共建共治共享喜人新局面。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由盆景变为风景

  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要让村民拆除或降低自家的围墙,实在不是一件易事。但在余杭径山镇小古城村钱三组,这件事从动议到完成,只用了21天。原因何在?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道出了其中的奥秘:“靠的是村里的民主协商制度。”

  今年上半年,小古城村“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余杭进一步推广,通过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协商三级组织架构,余杭建成村(社)民主协商议事会355个,产生议事会成员3673名,建立网格议事小组1368个,推动了42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深化基层群团改革,余杭还推动区级群团部门力量资源下沉,实现20个镇街、352个村社群团组织全覆盖,全区村(社)邻里协商议事中心建设100%,社会治理实现了群防群治。

  “余杭区经济发展位居全省前列,社会治理现代化也理应争当排头兵。”谈及余杭这15年来社会治理创新上的不停奔跑前行,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张振丰说,加快推进全域治理现代化,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善治之区,余杭对标上级、整体谋划,要用三年的时间,绘就一张“全域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解决一批社会治理突出问题,补齐一批民生保障服务的短板,全面提升“全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力争让余杭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