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街道:三张平安网织出“六和”锦绣图

  下沙,曾是钱塘江奔流入海留下的一片滩涂。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上世纪90年代的家乡,农田连成片,坑洼泥路随处可见。经过26年的蝶变,如今的下沙已成为27万人的家园。

  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老百姓安居乐业最基础的保障,也是平安下沙建设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杭州钱塘新区下沙街道狠抓基层治理,强化平安创建,用三张平安网织出了“六和”锦绣图。

  平安巡防:扎根基层夯实平安根基

  下沙街道平安巡防大队副大队长吴忠诚从事综治工作近20年,一路伴随着下沙的成长,在他心里有把工作尺:他们在基层走的路越多,老百姓就越安心。

  今年2月,居民老韩给平安巡防大队送来了一面锦旗。原来,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他和朋友聚会,一时高兴老酒喝多了,从饭店出来已是后半夜,迷迷糊糊倒在街道绿化带边睡着了。凌晨1点多,冬天气温低,四周又无人,所幸巡防队员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了他,将他及时送至医院。“要不是这些巡防队员,我真会冻死在路上了。”老韩感激地说。

  目前,在下沙街道辖区,这样的平安巡防队员有300余名,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治安巡逻、防潮喊潮、交通整治、110联动、应对求助、化解纠纷……有关平安建设的各方阵地都有这些巡防队员的身影。

  近期,这些巡防队员正忙着做一件事,那就是治安整治行动。随着流动人口不断涌入,下沙治安形势也面临着考验。为此,下沙街道组织各社区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行动,黄赌巡查打击、重点区域值勤、流动人口清查、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巡防队员四处忙碌着,脚步未曾停歇。

  8月4日晚,东方社区巡防队员们挨家挨户地开展扫楼行动,每敲开一户人家,他们一边登记人员信息,一边向住户递上宣传单,详细介绍诈骗类型和防范措施,告诉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拨打社区、派出所电话求助。清查完两幢楼,已接近22时,队员们刚回到警务室准备休息一下,一对年轻夫妻慌慌张张跑进了社区警务室,说“公安”通知他们涉嫌一起严重的洗钱案件,让他们把银行卡里所有的钱马上转到“公安”账户上,待事情调查清楚后再退回。电话里,对方清晰地说出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加上义正辞严的态度,把夫妻俩吓坏了。想起巡防队员不久前的上门提醒,两人赶紧跑来警务室一问究竟。

  巡防队员一听,就知道他们两人是碰上电讯诈骗了。果不其然,通过电话号码查询,巡防队员确认这是一个诈骗电话。“谢谢哦!”夫妻两人不停地向巡防队员道谢,感谢他们帮自己保住了血汗钱。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平安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对平安生活的期盼也越来越高,下沙平安巡防队伍也应势壮大。今年,下沙街道新增100名特保和15名交警特保人员,提高街面、地铁站、商场周边等人流量大、治安复杂区域的见警率,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力度。为了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街道成立了督查中队,对队员的作风纪律、工作实绩按月考核,同时还将每年4月定为“作风纪律整顿月”,对各巡防中队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在每年10月固定开展“战训合一”培训,既提高理论水平,又进行实战演练,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树立为民服务宗旨,开展基层治理。

  平安网格: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如果说下沉到基层的巡防队员是一张平安网,那么街道辖区的93名专职网格员则织起了第二张平安网。

  今年7月,滟澜社区第三网格专职网格员王金军接到社区居民反映,有人连续数月高空抛物,将垃圾扔在他人阳台上,有时甚至是用卫生纸裹着狗大便直接扔下来。为找到责任人,王金军挨家挨户敲门了解情况,可没有一户居民承认。为解决问题,王金军和物业安保人员在楼下蹲点一周,终于在一外卖塑料袋中找到了有关人员的联系方式。随后他们登门“拜访”,顺利解决了这个高空抛物问题。

  如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王金军说,手机上的“钱塘新区四平台”是他每天必须打卡的软件。每天,他都要花2个小时,巡逻排查辖区内的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检查网格内的卫生状况、乱搭乱建等,能当场处理的当场处理,不能当场处理的立即在“四平台”上一键上报,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将根据线索内容移交至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由其提供执法力量,处置相关事件。每名网格员在“四平台”上可以持续关注事件的处理情况,从事件受理到事件办理、办结,再到事件评价,一目了然。

  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下沙社区网格员丁国平还把自己的通讯录贴在了每幢居民楼的楼道里。前些天,他值班时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老丁,我家小孩被反锁在家里了,麻烦帮我们开下锁。”很快,他就赶到现场帮着解决了问题。类似的求助电话,丁国平早就习以为常了。过去,居民有事喜欢打110寻求帮助;现在,居民的手机里都存了网格员的电话号码,“有事找网格员”已成为下沙社区居民的共识。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中的一支重要队伍,他们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将各个部门联动起来,将基层群众与政府部门连接起来,不仅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还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下沙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下沙街道通过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四平台”,以网格化管理为手段,最快速度解决问题,最便捷方式化解矛盾,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司法保障:为居民撑起法治蓝天

  除了平安巡防队员、网格员各自织就的平安网,下沙还有第三张平安网——完善的矛盾纠纷调解网。这张网,为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沙街道不断完善街道、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架构,将社区民警、社区律师、巡防队员、物业管理人员等力量充实到社区调委会中,及时处置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向辖区25名“老娘舅”颁发兼职人民调解员聘书。这些“老娘舅”分散在居民小区、各类市场等地,方便协调解决各类民事纠纷。

  2018年10月,下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还在早城社区建立了首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宋哥调解室”。截至目前,“宋哥调解室”已成功调解各类邻里纠纷百余起。

  除此之外,由热心居民组建的调解志愿队也遍地开花。在七格社区,“百合”家事调解志愿服务队常常奔波在为社区居民调解纠纷的一线。为了让调解更加专业,志愿者们还邀请社区律师授课,系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自成立以来,志愿者们化解了婆媳关系不和、夫妻矛盾、兄弟分家等一大批基层矛盾,努力促进家庭和睦,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减震器”,深受居民欢迎和信任。

  如何让调解更加合法、合情、合理?下沙司法所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在调解过程中如何运用沟通技巧,认真倾听,准确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适时引导,达成照顾到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如何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确保调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合法合理。

  除了对日常的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外,下沙司法所还定期通过网络推送法律资讯、实务技巧,及时解答工作疑难问题等,不断提高调解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矛盾化解能力,为居民撑起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