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被定格的瞬间,有民警差点泪崩

10月11日,忠诚之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东海卫士”浙江公安摄影展在丽水开幕。3万平方米的丽水市摄影文化中心内,150幅记录我省公安改革、发展工作精彩瞬间的照片上墙展出。

这些作品的背后藏着哪些故事?记者找到了几张照片里的主人公和拍摄者,那些藏在他们心里难忘的经历和情感,给出了答案。

坚守

杭州西湖断桥执勤岗于2005年10月成立,景区公安分局岳庙派出所民警陈宗耀是第一任岗长,他在断桥一守就是19年。

现场有一组关于陈宗耀的工作组照,名字叫《19年坚守、初心不变》,拍摄者是杭州公安民警石雷钢。

石雷钢从2019年起开始跟拍陈宗耀,到现在一共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我是被他的坚守打动了。”石雷钢说。断桥执勤岗的环境比较简单,一个遮阳篷和一张桌子就组成了临时岗亭。陈宗耀身上要背6公斤重的装备,很多时候太阳还没爬上山,他就已经站到了岗亭前。

这些年来,陈宗耀帮助找回的走失者和失物不计其数。就在今年10月2日,陈宗耀找回了12名走失者。

现场的这组照片,记录了陈宗耀下水救人、打捞落水物、接待游客等场景。再过一年,石雷钢就要退休了,他说退休后会继续跟拍陈宗耀,把基层民警的感人故事“告诉”更多人,直到陈宗耀退休的那一天。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遗憾

有一种结局,让人遗憾且痛心——因公殉职。

有一幅作品的名字叫《缺失的全家福》,共3张照片,是金华公安队伍中3位因公殉职民警的家人,拿着他们遗照的合影。

3位民警分别是义乌公安的吴承良、武义公安的周晓波和东阳公安的华孝龙。他们有的因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有的在办案过程中因公殉职。这组作品的拍摄者是金华公安辅警方萌。

方萌至今还记得当初的拍摄场景。因公殉职民警的家人强忍泪水,当掀开盖在遗照上红布的那一刻,方萌拿着相机的手也在发抖。“其实当时挺犹豫的,拍摄这样一组照片对家属来说可能是‘伤口上撒盐’,但他们也需要一个倾诉、释放内心痛苦的机会。”方萌说,好在家属们都很理解,答应了她的拍摄请求。

吴承良的妻子告诉方萌,丈夫走后房间里的所有摆设都没有动过,和在世时一模一样。那些丈夫翻看过的书,依旧整齐地摆在床头。“她不想抹去丈夫生前的痕迹,而我也想通过这组照片,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公安事业付出生命的民警和辅警。”方萌说。

吴承良的儿子立志要继承父亲的事业,因为父亲的岗位和法律有关,几年前他成功考入上海某大学的法律专业。

摄影文化中心内,几位民警在这组照片前驻足许久,有位民警差点泪崩,他说这组照片有一种无声的力量,“我悲痛于战友的离去,也愧疚于对家人的亏欠。但既然选择成为公安民警,关键时刻必须挺身而出,哪怕是流血牺牲。”

刻骨

150件作品中,有两件获得了本次展览的头等荣誉——金质收藏作品,其中之一是《钢铁战士》组照,一件很有创意的作品。

作品左侧是民警的个人形象照片,右侧是受伤时留下的CT影像图。影像图里可以清晰看见插在民警体内的钢钉和钢板。这组作品里有8位民辅警,来自丽水公安队伍,都是身上带“钢”的钢铁战士。

民警钟旻栋是其中一位,当天他来到现场,看着墙上的照片,思绪拉回到2013年。

那年,钟旻栋在抓捕逃犯时,被逃犯驾驶的车辆拖拉出10余米距离,然后被重重甩在地上,导致六级伤残。照片右侧的影像图展示的是他的右腿骨骼,膝盖胫骨平台上嵌着一根长长的钢钉。

2次大手术后,钟旻栋在床上躺了半年,又做了9个月艰难的康复,之后重新回到了公安岗位上。如今,他是莲都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

“右腿已经无法恢复如初了,不能跑步,使不上力,上楼梯也一瘸一拐的。”钟旻栋说。现在他每天拿着两个5公斤重的哑铃练习深蹲。“挺庆幸的,至少还能捡回一条命。”钟旻栋并没有因为这次事故而心生怯意,身体恢复一些后,他又成功处理了一次袭警险情。

这组作品为什么能斩获“金奖”?在评委推荐理由中,有这么一句话,“题材的深刻挖掘和展示方式的新颖,可能是这组作品被我们记住的关键所在。”

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叫王菊萍,退休前是一名民警,她向记者介绍了创意来源。王菊萍之前的办公室正对着法医室,一次法医从办公室里出来,和王菊萍遇上。她拿过法医手中的CT影像图一看,既震惊又感动——她第一次见到骨骼里的钢钉和钢板,连“螺帽”都是清清楚楚的。“后来我就有了创作这组作品的想法,想直观展现公安民警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王菊萍说。

150件作品,每一件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有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也有让人泪崩、令人深省的,这些点点滴滴不同情景与情感交织的瞬间,正是我省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先行一路走来的“模样”。

全国公安文联、省公安厅、省文联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摄影展时间至本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