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快处”落地8个多月 处理160多万起交通事故

  记者27日从省公安厅获悉,全省“非伤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一件事(浙里快处)”推广使用8个月来,160多万起交通事故通过该软件平台处理,极大地方便了事故当事人。

  “改革前,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需电话报警,保留事故现场,等待交警现场勘查取证。还要向保险公司报案,给车辆定损。由于当事人不敢挪动现场的事故车辆,遇上雨雪天气或早晚高峰,通常要在路面等半小时,极易造成道路拥堵或引发次生事故。”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年初,根据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省公安厅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启动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浙里快处)一件事集成改革,通过交警、保险等跨部门数据融合,打造“浙里快处”网上平台,实现交通事故“云端”快处快赔。

  “浙里快处”主要适用于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即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无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交通事故。

  今年1月,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上城大队四季青中队成为全市“浙里快处”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一件事集成改革试点,不久便迎来大考——2月5日,“迎亚运 庆元宵”烟花灯光秀活动在钱塘江畔举行,最佳观赏地就在四季青中队辖区。“那天晚上有90万观众,人流量和车流量惊人,辖区共发生150起交通事故,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处理,不少群众要在路上堵到第二天。通过‘浙里快处’,我们当晚就处理完全部事故,没有一起投诉。”中队有关人士回忆说。

  自3月以来,“浙里快处”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在全省落地已有8个多月,实现群众、保险公司、交警部门“三方共赢”——全省运用“浙里快处”快处快赔交通事故164万余起,事故处理时间从平均35分钟缩短至11分钟,实现2000元以下车损事故1日赔,大额车损事故保险理赔时间从平均14.5天缩短至8.6天,交警出警量、保险公司查勘量“双下降”。

  为提升“浙里快处”的体验感,我省各地交警不断创新服务:嘉兴推进“浙里快处”骗保预警子场景应用,通过事故地点、身份、车辆等数据碰撞和“红、黄、绿”三色赋码,主动预警骗保案件58起;宁波深化远程视频调处模式,当事人仅需根据指令移动摄像头,工作人员全程代为在线视频截图取证,即可完成事故的处理;绍兴设立“交通事故网上处理中心”,抽调辅警和保险工作人员,与绍兴交警视频巡逻和调度岗位等有机结合,最大程度实现高效协同;舟山在全省率先推进非机动车非伤人事故“云处理”改革,推动“浙里快处”从机动车向非机动车延伸,打造便民服务又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