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破“入园难入园贵”和“城镇挤乡村弱”
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我省学前教育条例实施情况报告

  民办初中摇号、热门公办小学爆表,就在不久前,杭州又传出了幼儿园以后也要摇号的消息。尽管对幼儿园摇号后来相关部门澄清说并没有形成相关政策,但“入园难”还是不少家长的心病。好消息来了,记者从7月31日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了解到,“入园难”以后有望变得“并不难”。

去年128亿财政经费投入学前教育

  根据贯彻执行《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的情况报告,至2018年底,我省共有在园幼儿190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7.8%。共有幼儿园9129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8046所,覆盖率88.8%;等级幼儿园8580所,覆盖率93.4%。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135万人,持有教师资格证的13.2万人,持证率97.8%。我省“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入园贵”很大程度上和学前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有关。在省级层面的指导、督促下,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已制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另有59个县(市、区)已制定生均经费标准和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2018年全省学前教育投入达到26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5%,其中财政性经费达128.11亿元。

“城镇挤”“乡村弱”问题突出

  报告提出,目前的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一方面,普惠性幼儿园不够“普惠”,我省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很高,但以普惠性民办园为主,公办园占比并不高。另一方面,城乡资源分布不均衡,“城镇挤”“乡村弱”,城镇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特别是公办幼儿园,由于数量少、质量高、收费低,往往一位难求。一些地方不得不采取“条件+摇号”的方式,或超班级、超班额扩大招生,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此前,省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中,也针对群众反映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开展了摸底情况调查,在杭州、温州、嘉兴等6个设区市及执法检查的14个县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当被问及所在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300多份问卷中,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入园难以及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占了前三位。对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解决问题的调查显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和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的呼声强烈。

“一揽子”政策解决入园难入园贵

  幼儿的入园难、入园贵,不该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根据相关部署,在城镇,我省要修改完善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建立配套幼儿园建设长效机制。在农村,要加快推进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力争每年改造1000所左右的农村薄弱幼儿园,用4—5年的时间实现农村学前教育达到城区平均水平。

  经费投入上,我省将抓紧制定全省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公办园生均财政拔款最低标准,研究出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县(市、区)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实施财政经费补助标准,鼓励更多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或捐助学前教育事业。

  幼儿园老师流动性太大,也是家长们反映突出的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省提出要依法保障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各地继续探索编制管理创新,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有编不补,同时扩大幼儿教育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力争到2020年持证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