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法院首创智能送达法律文书,全程无人工介入
​浙江法院网及本报浙江公告服务平台托底

  原告无法提供被告联系方式,法院拨打当事人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甚至恶意挂断,法院按照当事人户籍所在地寄送邮件查无此人……法律文书“送达难”问题,阻碍了诉讼程序的顺利推进,拉长案件审理周期。

  在嘉兴,一场关于送达的“革命”正在进行。7月30日,嘉兴市中院召开智能送达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告由浙江省高院和嘉兴中院共同研发的智能化送达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嘉兴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无人工介入的智能送达,为有效解决“送达难”提供了浙江经验和嘉兴模式。

  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送达难问题,绝大多数就是人难找。为此,智能送达平台整合了三大通信运营商登记信息、电商平台注册信息、行业主管部门登记信息等海量数据,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大数据送达地址库。在发起送达时,平台会根据活跃度对当事人名下的手机号码排序,优先发送信息至活跃度高的手机号,如反馈为送达未成功,则依次向其他号码送达,直至穷尽全部号码。同时,平台还能通过比对当事人户籍所在地、电商收货地址等信息,找到当事人实际居住地址,为部分需要线下送达的案件提供线索。

  智能送达平台给当事人发送手机信息后,会以弹屏短信形式呈现,短信无法被拦截,当事人必须先阅读并点击关闭弹屏,才能继续使用手机。这样设置可以确保当事人真正阅读到发送内容。

  对于确实无法在线上完成送达的情形,智能送达平台会直接将需送达的电子法律文书推送邮政邮寄平台,由邮政负责完成整个线下送达流程,并将投递结果反馈至智能送达平台。对于仍然无法送达的,智能送达平台自动将信息推送至浙江法院网及本报的浙江公告服务平台完成公告送达。 

  据嘉兴市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智能送达平台最大的亮点是全程无人工介入,法院工作人员无需点击操作,只需在屏幕前关注反馈信息即可。

  截至7月29日晚,智能送达平台已经自动完成送达2288件次,线上送达成功率95.5%,大部分电子文书送达时效由原来的3至10天缩短至最多6小时。

  据悉,下一步智能送达平台还将和最高法院的全国统一送达平台对接。“浙江法院人主动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把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到审判业务中,通过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引领潮流的司法运行新机制,让人民群众共享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更多获得感。”嘉兴市法院院长姚海涛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