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时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直是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金华市各级综治部门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与新特点,按照“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思路,注重科技抓运用,注重基层抓源头,注重联动抓融合,探索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格局。

  “《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给了我们很多新灵感和新思路,为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途径和保障。”金华市综治办副主任罗戌卫告诉记者。

  智能应用

  破解实名登记难题

  金华市有户籍人口481万,流动人口334万,出租房屋80余万户。很多地方出现了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倒挂现象。如义乌市有流动人口128万,远远超过了78万户籍人口,同时有常住外国人1.3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原因,底数不清一直是困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难题。针对这个现象,金华市综治、公安等部门按照“以房管人”、源头治理的思路,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科技,探索建立了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二代身份证刷卡居住”,实名登记手机APP扫码开锁,做到房东和房客这两个关键群体的同步捆绑和线性关联,实现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的对接对应,以“人性化+科技”方式运作,通过“一人一证、人证对应”实现“入住即登记、刷卡即管理”,有效破解了流动人口登记率不高的难题。该模式推行区域流动人口登记率保持在95%以上。

  “《条例》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房屋租赁应当实行实名登记,而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正是实现实名登记的有效途径。”罗戌卫说,金华市将紧紧抓住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行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模式,以此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社会参与

  努力营造共治格局

  《条例》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对“社会参与”列出条款,作出了规定。“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也需要广泛组织发动流动人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不断提升自治能力,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罗戌卫说。目前,金华市在流动人口超过2000人的城中村建立“旅馆式”前台站点,站点集治安管理、法律服务、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信息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融合APP线上线下运营思维,成了流动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平台,深受广大流动人口的欢迎与好评。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拓展渠道、创新载体,鼓励、支持流动人口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义乌市实行“党建+大数据”流动人口党员管理,组织流动党员建起精神家园,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共筑同心圆。该市组织流动人口一起参与治安巡逻、纠纷化解已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把大量的外国人也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早在2013年5月,义乌市便设立了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外籍人员担任调解员,在一些涉外纠纷的调解过程中,有效拉近了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实效。

  “《条例》是做好综治工作的一把‘新钥匙’。我们要紧紧把它攥在手中,用以应对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挑战,破解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为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提供金华元素和金华样本。”罗戌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