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的节日,得去看看辖区里的特殊家庭、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问候;虽然不是真亲戚,却是18年工作里慢慢培养出感情来的‘亲戚’。”田安乐乐呵呵告诉记者。当天,记者跟着他,一起在社区里走了走。
“田师傅,吃块豆腐吧”“田师傅,去我家坐一坐啊”……一路上,不停有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田安乐今年55岁,大家都喜欢叫他“田师傅”。以前有刚认识的人叫他“田警官”,田安乐总是笑呵呵地纠正别人,说:“叫我老田,或者田师傅就好。”他觉得,警官这个称呼让人有距离感。
“老田,快来我家一趟,我妈和邻居吵起来了”“田师傅,口罩最多能戴多久啊?双黄连口服液真的能抗病毒吗?”……既然田安乐希望大家不要跟他有距离感,那辖区的群众们索性也不跟他客气,家里出了事情或者有什么困难,就会直接上派出所找他,或者打他私人手机号码求助。
这么多年下来,田安乐跟老百姓有多熟呢?可以说,已经熟到了不用看通讯录,就能细数出哪些是状况比较多的家庭。对于这些家庭,他总会定时去走访走访,了解一下情况。
辖区的路,田安乐也非常熟悉,小路的拐角处有小卖部,弄堂的右边有卖豆腐的阿姨……这些他都一清二楚。
田安乐走访的第一站是居民老傅一家,老傅夫妻俩已经80多岁了,田安乐刚到派出所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他们。当年,老傅的儿子查出智障,儿媳闹着要离婚,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就是老田介入周旋,才得以让双方平和离婚的。这些年来,老傅的儿子一直跟着两位老人住,担心二老生活有困难,田安乐总会时不时地上门。这一回,他提着一大袋水果去看老傅一家。但去之前,他有一点小担心,“老傅的老婆年纪大了,忘性大,前阵子怀疑家中失窃,跟邻居闹了很久,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老傅夫妻的心情特别好。田安乐还没有走进他们家,他俩就满面笑容地出来迎接了。
“元宵节快乐啊,田师傅。”
“同乐,同乐!最近情况怎么样啊?”
“好着呢,最近我老婆加退休工资了。”
“这么好,那生活条件变好了,可不能跟邻居吵架了,和气生财啊!”
“好的好的,我们都听你的。”
一番寒暄后,两个老人拉着田安乐不肯让他走,非要留他吃饭。“好啦好啦,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去下一家走访走访,有什么问题随时打我电话啊。”
在田安乐所管的辖区,几乎每户人家都存了他的私人手机号码,一遇到什么事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打110,而是打他的私人手机号码。“我到处张贴我的手机号码,又没事,辖区管得好,老百姓也不会总打电话,手机‘炸’不了。”田安乐说。
“待会儿先去个独居老人的家,然后再去个重点关注人员家……”从老傅家出来后,田安乐细数着还要去走访的家庭,那神情真跟走亲戚似的。
全都走完一遍后,田安乐回派出所的路上,心情特别好,“每次跟老百姓打完交道,感受到大家信任你,就会很开心。”在小路拐角处的小卖部,他买了两包汤圆,“元宵节,自己家也煮点汤圆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