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的他,有了人生第一张身份证

14岁那年,杨某跟着亲戚外出打工,此后15年未归家;养父母苦寻他多年,杳无音信,无奈销户。近日,这对老夫妻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儿子还活着,请给他重新落户。”这个电话来自平阳县人民检察院。

杨某自小丧父,4岁又丧母,8岁那年被领养,养父老杨给他取了新的名字——杨某。然而,杨某的成长之路并没有从此变得平顺。他打架、逃课、辍学……伤透了养父母的心。14岁那年,他离家去打工,在云南保山、昭通和上海等地辗转流浪,先后在夜市、工地做过小工,因为这些工作对年龄和身份证检查不严格。他总是对用人单位推脱说“身份证正在办理”,但时间久了,纸终究包不住火,被催得紧了,他就只能辞工,再去找下一份工。

2019年2月,老杨苦寻儿子多年无果,申请销户。就这样,杨某因长期失联被当地警方宣告“户口死亡”。

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杨某靠打零工维生,生病不敢去医院、出行只能搭黑车,甚至不敢谈恋爱。迷茫中,他结识了社会青年“马哥”,受其蛊惑误入歧途,跟随“马哥”在平阳、上海等地盗窃电瓶车。

2024年12月,因涉嫌盗窃罪,杨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而后案件被移送至平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审查卷宗时发现:杨某的户籍材料无对应的人像照片和生物信息情况。

“很对不起父亲,很想回家,很想办一张自己的身份证,但是我不敢……”面对检察官,杨某喃喃地说。

“登记户口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即使是犯罪嫌疑人,我们也要平等地保护其合法权益。”了解杨某的情况后,检察官决定还给他一个身份,帮助他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太好了,我的儿子还活着!请检察官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电话那头,得知养子的消息,老杨喜极而泣,并表示只要孩子愿意改过自新,他们还是一家人。他愿意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让儿子落户。

近日,在检察官和民警的见证下,杨某采集了人像、录了指纹,民警一同将相关谈话笔录、户口恢复申请报告等材料寄到老杨家所在地公安机关,帮杨某恢复了“户口”。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帮助我。都29岁了,我终于有身份证了!我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团圆。”经过焦急的等待,杨某人生中的第一张身份证终于办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