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文物”撑起保护伞 千岁枫香边,来了一群法官

三月的指南村,千岁枫香萌发新绿,虬结枝干间垂落的红绸祈福带随风轻摆。

3月11日下午,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来到这个以“千年红枫”闻名的村落——临安区太湖源镇指南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汇聚合力、共护叠翠”古树名木保护普法活动。

指南村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古树林立,现有古树340余株,包括枫香、银杏、柳杉等20多种稀有树种,树龄大多超过300年,其中最古老的已有1000多年历史。

走进村落,上百棵古枫树环绕村庄生长,在村落的西侧,几十棵红枫环聚形成一个天然的林荫广场。树下,简单的几张桌椅,便成了一个临时的普法课堂。村民们早早地坐在树下,等待着法官的到来。

“法官,我家门口那棵大树也有几十年历史了,能算古树吗?”

“村里的古树常常有人来挂祈福的物品,还点蜡烛祭拜,万一烧起来很危险啊,该怎么制止?”

……

看见法官来了,村民们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

“如果发现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可向有关部门举报,法院将依法支持保护古树名木的公益诉讼,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法官就村民关心的古树名木保护问题一一解答并发放相关宣传册。

普法结束后,在村民的见证下,现场还举行了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临安区人民法院、临安区人民检察院、淳安两山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碳汇认购。本次碳汇认购,源于不久前的一起滥伐林木案件。

被告人蔡某专门从事木材生意,2021年3月购得位于杭州临安的一片高山山林,并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但未办理坐落其中的生态公益林的采伐许可。蔡某心怀侥幸地认为公益林位于高山之上,采伐后也不会有人知晓,于是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采伐范围和期限,雇佣他人对公益林进行采伐。经鉴定,蔡某共超范围采伐杉木715株,合计立木材积109.02立方米,造成生态价值损失近4万元,需花费恢复费用27万余元。

除刑事处罚外,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中,被告人与公益诉讼起诉人签订调解协议,由蔡某分期赔偿生态价值损失、森林植被恢复费用、鉴定评估费用等共计33万余元。双方约定,除鉴定费用外,蔡某赔偿款均用来购买碳汇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截至目前,蔡某已分期支付赔偿款9万余元,本次交易购买碳汇753.5631吨。

当天,法官们还和村民们一起,挥锹培土,种下枫香、银杏等乡土村树数十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