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聋哑骑手,麻烦您保持联系,到了我会再给您发消息,谢谢。”点外卖时,我们偶尔会收到这样的信息。
外卖配送行业相对灵活自由,对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要求不高,近年来,越来越多聋哑人士加入其中。然而,由于他们存在沟通困难的客观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会面临一些困难。
比如,每当与顾客沟通地址、配送时间等问题时,他们只能靠打字沟通,但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效率低下,容易引发投诉;再如,一旦遇到不可抗力,像交通拥堵、商家出餐慢等情况被平台判罚时,他们只能通过线上申诉维权,但往往只能收到AI回复,申诉成功率低……
针对聋哑外卖骑手的这些痛点、难点,最近,杭州市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出招”了。
一条热线电话,骑手之间的双向奔赴
今年10月,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一条“听‘新’热线”。
什么是“听‘新’热线”?“就是由余杭区仓前小哥志愿队的志愿者代替聋哑骑手申诉的热线,我们牵头组成了专门为聋哑骑手维权的服务队。同为骑手,他们更懂平台规则,由他们来帮助聋哑骑手效果会更好。”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亚说道。这条热线,在每个工作日的14:00-16:00开放,这正是一天中外卖订单较少的时间,目前已有45名骑手加入为聋哑骑手维权的队伍。
12月11日下午,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会客厅内,外卖小哥肖卓和听障骑手王树金面对面坐着,两人加了微信,手指飞快地在手机屏幕上敲动,相互交流。
“他这一次主要是因为没有报备商户出餐缓慢的情况导致配送超时。实际上,这样的配送超时并不是他的过错,所以我帮他进行申诉。”肖卓是仓前小哥志愿服务队的第一批志愿者。
了解王树金的需求后,肖卓用王树金的手机打通了平台人工客服电话,并根据要求上传了相关证据,最终成功帮助王树金免除了不当处罚,退回了罚款。
“谢谢你。以前我在线上申诉,都只能收到AI回复,申诉从来没有成功过,这是我第一次申诉成功。”在收到退回的罚款后,王树金面露喜悦,打字向肖卓表达了感谢。
并不是每次申诉都能成功
张亚有一张表格,详细记录了每一名聋哑骑手来中心反映的问题,包括需要申诉的订单、处理的过程以及处理的结果。
张亚开通“听‘新’热线”时,第一个联系的聋哑骑手是姚军立。姚军立马上招呼4名有申诉需求的聋哑骑手一起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在志愿服务队的耐心帮助下,只有一个人的申诉成功,获得赔偿,其他人则因为证据不充分被驳回请求。
“一开始,我们的申诉成功率并不高。经过对每一个案例的分析后发现,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聋哑骑手对平台的规则不够了解,遇到问题时能提供的证据不足,才会被驳回申诉。”张亚说。
“有时候申诉不成功,我都替他们着急,但也很无奈。”肖卓说,正常骑手在送餐时,遇到商家出餐慢或者跟客户沟通有问题,可以录音录像留存证据,但聋哑骑手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所以也不知道要怎样留存证据。
为此,余杭区新就业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志愿服务队,就送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组织了一场培训会,召集片区里的12名聋哑骑手,手把手教他们在可能发生矛盾的时候用水印相机留下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聋哑骑手有了“安家”感
今年47岁的姚军立两年前成为一名外卖骑手,平均每日跑单时间超过13个小时。他的APP后台记录了跑单以来的“战绩”,他的跑单量和收入在片区总是名列前茅,但每个月被投诉扣款的情况也不少。
“我花了很长时间记住每一条路,可以尽可能快地送餐。但是在用餐高峰时段,餐厅的出餐速度比预期慢,我没有办法催促餐厅快点出单。”姚军立读过书,会用五笔输入法,打字和语言表达都很不错,却经常因为商家出餐慢,导致配送超时。
“最开始我也尝试在线上找客服沟通申诉,但效率很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打字,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后来我也就不想申诉了。”
但现在,他在培训会上学会了应对的办法。“每次取餐的时候,我都会用带时间、地点的相机拍照,留存证据。”姚军立打字“说”道,这样一来,申诉的成功率高了很多。
因为“听‘新’热线”的开通,姚军立现在多了很多朋友,他经常在送餐的空隙来到党群服务中心,有时候是请志愿者帮他打电话申诉,有时候就是纯粹来坐坐,见见帮助他的朋友们。他总是咧着嘴笑,经常伸出大拇指,对着中心的人,指关节接连弯曲两下,这是手语中“谢谢”的意思。
“我是广东人,现在杭州是我的家。”如今,姚军立已经将家人接到了杭州,妻子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儿子就近入学。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活动中,姚军立偶尔会带着家人一起参与,他在手机里打下一句话,“因为我在这里赚到了钱,更找到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