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良言,献善策,谋发展。15日,在各代表团驻地,亮点颇多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
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在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省人大代表、衢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徐丽娟特别留意到“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等内容,“令我十分振奋”。已坚守幼教岗位28年,孩子的事,一直是徐丽娟心里最牵挂的事。
省人大代表徐丽娟
作为当地幼教领域的领军人,徐丽娟关注到了“法治副校长”相关话题。据统计,去年全省中小学共有7600多名法治副校长主动对接学校和师生需求,走进校园进行法治宣讲,推动全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在校园普及。徐丽娟说,法治副校长为未成年人种下了法治的种子,“但是,由于全省范围内并没有一套专门用于学校法治教育的课程,所以法治副校长的授课内容往往因自身所属单位不同而各色各异,这也导致法治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化有所欠缺”。
“法治副校长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的一项制度,应该更具有效性和实操性。”徐丽娟说。这次两会,她带来了《关于组团式建设全省校园法治教育课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建设“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一套专门用于学校法治教育的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研究设计专业化高且内容形式更为匹配的授课体系,通过设置分级分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由省教育厅牵头,协同法、检、公、司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组团式建设全省层面的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
省人大代表周燕娜
省人大代表、舟山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周燕娜也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在她看来,当前校园安全存在责权不够明确等问题,她建议,可以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的管理职责,确保各方责任清晰、落实到位,使我省学校安全、学生安全做到“有法可依”。
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埭头村党总支书记张智慧同样关注到教育领域的话题。他发现,全民健身中心、城市书院等提供的丰富资源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理想补充,但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在日常运营中常陷入“空窗期”,“如果能盘活闲置资源,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又能让公共服务设施焕发新活力。”
省人大代表张智慧
为此,张智慧建议建立由学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城市书院三方代表组成的协调小组,实现场地共享、人才交流、活动联合、资源整合的同时,完善安全管理、强化资金支持,让这些资源“活”起来。
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近些年,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
“老人有着养老不离家、不离社区、不离故友的生活习惯,需要进一步突出社区居家养老的基础地位。”省人大代表、文成县百丈漈镇石庄村党总支书记赵小红说,她带来了《关于加强山区海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社区医疗等市场上已有的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协调,着力打造“一站式”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
省人大代表赵小红
此外,她还建议,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加大对山区海岛县的扶持力度,将助力山区海岛养老服务列入发达地区的“山海协作”机制内容,在养老服务要素整合上向山区海岛县倾斜。
老年群体的需求,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关注点。
“市场上有各种针对儿童的学习筷,但有些老人因为手抖,也需要专门的辅助筷子,却是一‘筷’难求。”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虹说,当前银发经济产品种类单一、缺乏设计与人文关怀,“老年人的新消费需求未受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明显滞后。”
省人大代表张虹
本次两会,她带来《关于加快激活消费造就我省银发经济新蓝海的建议》,“建议在国家分类基础上,鼓励各行各业围绕老人诉求研发产品,真正激活老年人新消费新动能,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省政协委员罗诚剑
省政协委员、民盟衢州市委会副主委、衢江区政协副主席罗诚剑关注到,随着生活改善,我省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程度提高,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和需求也在上升,“目前这一群体就业面临着职业选择较少、劳动关系认定复杂、用人单位顾虑多等问题。建议把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相结合,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再就业市场,为低龄老年人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条件。”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省人大代表何必阔
网格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奔波于社区楼宇,将隐患排查在网格、服务落实到网格、事情解决在网格,在一个个“小网格”中织就“大平安”。省人大代表、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馆长何必阔发现,一些网格员的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网格员要讲规范、懂方法、善分析。”为此,何必阔建议,健全网格员教育培训制度,完善初任培训、在职培训、专项工作培训等全周期培训机制,同时推广职业技能评价模式等。
省政协委员郭峻
社会治理效能同样引起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郭峻的关注。他建议“进一步做强乡镇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提供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入驻的必要场所;将村(社区)社会治理工作室与共享法庭功能相融合,共同发挥好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头道过滤作用,并高度关注调解失败案件,对涉诉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测,推送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强履职源头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