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陈伟鹰:文旅爆款显于流量,终于“留量”

当前,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摩拳擦掌,在拓展消费新场景、上新消费新业态等方面屡屡出招。这次踏上两会会场,省政协委员、民盟台州市委会副主委、玉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伟鹰,却准备给这股热潮“泼泼冷水”。

陈伟鹰曾任玉环文广新局局长,如今也仍常与文旅部门联系,今年,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提振文旅产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从淄博‘赶烤’、‘尔滨’出圈、天水麻辣烫走红,到近期外国游客涌入上海,‘爆款’城市层出不穷。浙江发力提振消费,也要有自己的爆款。”她认为,浙江山水、文化资源丰富,搞文旅底子很好。“但‘泼天的富贵’一旦砸到头上,我们是否有把握接得住、接得好?”

“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景点项目在宣传中过度渲染‘好玩’‘诗意’等氛围,但在这些表象之下,质量标准、安全标准近乎空白,一些项目甚至会让游客经历‘生死考验’。”陈伟鹰说,这些都是惨痛的教训。

祸患积于忽微。今年,她牵头提交的民盟组别集体提案《景上添“警”,以产品“网红”打造文旅“长红”》,建议在“网红”产品包装上作出警示、敲响警钟。

“‘网红’产品中暗藏的安全风险就像定时炸弹,必须下大力气清除。”她建议加快推进电竞酒店、剧本娱乐场所等新业态行业管理规定的制订,填补“空白”,进一步织密文旅新业态、“野”景点等网红场所监管网,完善应急救援、投诉处理等配套机制,让管理无遗漏、应急有保障、打卡更安全。

“建立以安全性和服务性为要素的黑白名单、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也是有效手段。相比问题出现后的行政手段,这些日常化的市场手段,或许更能‘刺激’景区的安全神经。”陈伟鹰说。

她在调研中还发现,在打造网红、爆款产品时,一些文旅营销行业从业人员乃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会出现用力过猛、走偏走歪的现象。想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却引发舆论争议,被流量反噬。

“爆款文旅产品始于‘能量’、显于流量、终于‘留量’。”她建议,完善审核机制,抓好人员培训教育和规范管理,提升其政策法规知识储备及专业水平。“同时还要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加强动态监测,强化正向引领,严厉查处恶意炒作等行为,净化文旅爆款营销舆论环境。”